5.4 用7.8的口诀求商(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4 用7.8的口诀求商(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时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81页内容
内容简析
例题包含三个层次的活动:首先,用一个8排7列的矩形模型,为学生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提供具体形象的支撑;其次,引导学生先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并让学生确定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唤起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回忆,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奠定基础;最后,呈现了两个有关系的除法算式,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求商,并感受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3个算式的道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能熟练、快速、正确地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方法,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用 7、8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并能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比较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能根据图提出数学问题,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1.基于学情,促进有效迁移。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本节课借助学生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动作技能、态度方法等学习新知。复习乘法口诀以及用4、5、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一句口诀分别说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等,都是本节课知识的生长点,也是学习本节课知识的基本活动经验,能够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便于促进有效迁移。
2.精心安排,关注学生思维。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一方面,改变了当前大多数教师用一节课教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所有内容的安排,而只教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给学生留足思考、探究和练习的空间;另一方面,重组教材,延缓呈现矩形模型图,先让学生离开矩形模型图思考,教学中关注乘除法的密切联系。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还会背诵乘法口诀吗
全班快速背诵口诀。
2.在下列算式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6×( )=30 ( )×7 =42
7×( )=56 8×( )=72
3.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
12÷4 =
20÷5 =
24÷6 =
4.根据下面的乘法口诀,说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三六十八 五六三十
( ) ( )
( ) ( )
( ) ( )
小结:我们已经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板书课题: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设计意图:复习乘法口诀及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有效利用知识迁移扫除障碍,为进一步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进入学习情境,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课本第 81页矩阵图。
(1)同学们,请你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们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从图中获得以下信息:一行有7个方格,有8行,或者一列有8个方格,7列……学生表述可能不够全面、不够规范,教师可适当引导。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接着让学生汇报,提出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以上的三条信息可能会分别提出如下三个问题:
一共有几个方格
(2)平均每列有几个
(3)可以摆几行
或其他的有效数学问题等。
二年级的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尚弱,教师可视其情况适当引导,帮助归纳整理,提取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提取数学信息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数学问题的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除法的意义,为后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为例6的教学提供必要的问题基础。】
2.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我们先来解决下面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56个方格,有8行,平均每行多少个
师:自己独立想一想,并列出算式解答,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和做法。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解答这个问题的知识和经验不是空白的,大多数学生能主动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来解这个问题。个别学困生借助学具摆一摆,通过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方法也会有所感悟和体会。
【设计意图:计算教学的算理与算法的建构都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过程来展开的,所以让学生解答“56个方格,有8行,平均每行多少个 ”这个问题引起数学思考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
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 谁能将你的做法和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让几位学生汇报,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体交流。
重点理清以下几个问题:
①为什么用56÷8
②计算56÷8=7(个),用的是哪句口诀
课件展示每行7个方格,摆成8行的操作过程,将56个方格用矩形模型呈现出来。
师:图中每行摆7个方格,摆了8行,一共有多少个方格 你会算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 )=56(个)。
师:56÷7= 用哪一句口诀计算
口诀:七八五十六。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小结:计算7×( )=56,56÷8=7,56÷7=8都用到“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
学生在汇报交流时,对“为什么用56÷8=7”这一问题的表述可能会有困难,或者表达不够清楚,不够规范,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设计意图:在汇报交流时,将呈现56个方格的矩形模型放在“为什么用56÷8= ”和“56 ÷7= ”这两个问题的中间,一方面突出对除法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拓展了对“7×( )=56”的几何模型的认知,有利于沟通除法与乘法的联系,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用同一句口诀计算3个算式的数学活动经验。】
(2)自主解决。
课件出示7×7矩阵:根据图你能列出哪些乘除法算式?
学生自主列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用哪一句口诀计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49÷7=7 口诀:七七四十九
小结:用“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能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一方面丰富学习内容,为归纳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积累经验;另一方面检验学生用除法算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内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归纳概括。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师生共同小结:在计算除法时,除数是7就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除数是8就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第81 页“做一做”的第1 题。
看图说算式的含义。
完成课本第81 页“做一做”的第2 题。
思考:计算每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完成课本第81 页“做一做”的第3题。
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学生谈学习感受和收获。
教师从知识和思想方法方面引导学生梳理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学习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回头看看本节课的学习轨迹,自觉梳理探究过程,使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体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严谨的研究态度。】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乘法口诀,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掌握了一般求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践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在合作交流中获取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7×8=56 七八五十六
56÷7=8 七(八)五十六
56÷8=7 (七)八五十六
延学:9的口诀求商以及多位数乘、除法。
复习:乘法口诀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学习:用7、8的口诀求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