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复习第3课时 图形的位置与测量(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整理复习第3课时 图形的位置与测量(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时 图形的位置与测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93页内容
内容简析
本课以“方向”和“长度测量”为核心,通过生活场景(如安全疏散示意图、物体测量)帮助学生复习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掌握米和厘米的单位换算及实际应用,结合线段的认识与测量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理解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安全疏散示意图)。
2.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掌握1米=100厘米的换算关系,能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方向感和测量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方向的辨认方向、米与厘米的换算及测量方法。
方向与实际场景的对应关系;测量时的精确操作。
教法与学法
1.在真实情境中具身学。
体验活动要关联多维场景,强调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学以致用。测量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具身学习,用“量”的眼光打量生活,用“量”的头脑思考世界,尽力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儿童本位的思想不仅使学生的量感获得真实的发展,也会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真正发展。鼓励学生在与环境的交互中进行学习,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手脑并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培养兴趣,丰厚认识,主动创造。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提问互动:“早上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东)
“如果面向东,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
展示图片:安全疏散示意图,标注“出口”方向。
学生观察并指出图中“东、南、西、北”对应的位置。
【设计意图:从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兴趣,利用安全疏散示意图,初步复习方向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相关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复习回顾
(一)复习“认识方向”
活动:方向标牌游戏
在教室四角贴“东、南、西、北”标牌,学生根据指令转向对应方向。
小组合作:一人发令(如“面向东”),其他成员快速反应。
童谣强化:
“早晨起床面向东,右边是南左边是北,身后正对是西方。”
应用练习:
根据校园平面图,描述操场在教学楼的哪个方向。
(二)复习长度单位
(1)我们的身体上有哪些非标准长度单位。
拃、步、庹......
(2)复习标准长度单位。
出示1厘米(小拇指宽度)和1米(张开双臂长度)的实物对比。
换算关系:
操作:用10厘米长的纸条拼接,验证“100厘米=1米”。
测量实践:
任务1:用尺子测量铅笔长度(精确到厘米)。
任务2:小组合作测量黑板长度(分工记录、汇报)。
【设计意图:复习活动中也要积极引导学生理性思维、积极参与。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一拃”和“一步”等身体尺,再用身体尺测量1厘米和1米,积累了测量的经验,形成量的直觉。再用合适的尺子,利用经验测量生活中铅笔的长、黑板的长、课桌的高、教室的宽,感受测量策略的多样性,发现有的场景可以直接量,有的场景可以借助前期测量的数据进行推算,甚至还可以把测量的结果作为一个新的标准去实践应用。在经验和思维的加持下,让复习活动更具生命力。】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数学书97页第6-8题
2.延伸思考:
(1)“如果迷路了,如何用方向知识找到回家的路?”
(2)实践任务:回家测量餐桌的长度,并记录用了多少厘米或米。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本学期“图形的方向和测量的认识”的相关知识,培养辨别方向以及测量意识,会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总结拓展
学生分享:
“今天我学会了用___测量___,还知道___方向有___。”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加深知识印象,培养反思总结能力。】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通过身体尺(手臂、小拇指)建立单位直观感知,方向游戏活跃了课堂,测量实践参与度高。个别学生对方向转换不熟练,需增加课后方位标识任务。将抽象方向与安全疏散图结合,强化实用性。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图形的位置与测量
1. 方向:东→南→西→北(顺时针)
童谣:早晨面向东,右南左北后西。
2. 长度:
1米=100厘米
测量:尺子对齐“0”,读数看终点。
延学:更复杂的方向(东北、西南等);其他长度单位(千米、毫米)。

学习:东、南、西、北的
辨认;米和厘米的认识
与测量。
复习:生活中的左右、上下方位;非标准长度比较(如“拃”“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