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复习第4课时 数据分类(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整理复习第4课时 数据分类(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时 数据分类、应用提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94、95页内容
内容简析
本课通过乘法表的观察与填写,巩固乘法口诀的运用,理解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通过分类、乘加、乘减运算及生活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分析规律、灵活计算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算式,并能说出算式的含义,理解乘法与除法的关联,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对应的除法算式。
2、掌握乘加、乘减运算的顺序,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分类活动,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乘法口诀的灵活应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分类标准的自主制定与多级分类,将数学知识迁移到生活问题中。
教法与学法
1.情境贯穿课堂始终。本课以超市货架为线索,把教材中的复习题根据难易程度和题目情境合理串联起来,使学生的情绪总是处于游玩的状态,体现“学中玩,玩中学”的学习理念。用播放录音的形式唤起学生对情境图的现实感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复习解决问题。
2.发现规律、培养数感。
数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要求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练习题目挖掘素材的。本节课复习中,充分利用表格中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乘法表引导学生观察规律,理解口诀意义。通过分类卡片、填写表格等活动深化知识理解。结合生活情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多媒体展示超市货架图(水果区、文具区等分类摆放的场景)。
教师导语:同学们,超市里的商品为什么要分类摆放?
分类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到需要的物品。
超市的商品是随意分类吗?不是。
(1)分类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
(2)可以对第一次分类的结果按一定的标准继续分下去…….
今天,我们不仅要复习分类,还要用数学知识解决商品价格计算的问题。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引出分类与计算的主题。】
二、师生合作,整理知识
(一)复习乘法口诀,填写乘法表
观察表格:出示未填完整的乘法表(部分积缺失)。
(1)填写缺失积: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2)你能发现表格中每行或每列数的规律吗?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每行,每列的积越来越大。
第1行相邻两个乘积相差1,第2行相邻两个乘积相差2......
第1列相邻两个乘积相差1,第2列相邻两个乘积相差2......
总结规律:
横向从左往右看,每行的乘积依次相差1、2、3、4、5、6、7、8、9。
纵向从上往下看,每列的乘积依次相差1、2、3、4、5、6、7、8、9。
观察对角线以及对角线两边的数,你有什么发现?
他们是互相对应的。
应用规律
学生自主填写,师生共同订正。
(二)乘除互逆,关联应用
写除法算式:
例:9×3=27 → 27÷9=3,27÷3=9。
学生仿照写出其他乘法对应的除法算式。
含义讨论:
提问:18÷6=3表示什么?
明确:将1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3;或18里有3个6。
(三)乘加乘减,运算顺序
计算练习:
例:5×9+8=45+8=53(先乘后加)。
强调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纠错活动:
出示错误计算(如3+4×6=42),学生分析并修正。
【设计意图: 以乘法口诀表的建构和探究为主线将乘除法计算系统化、结构化,沟通“大九九”和“小九九”之间的联系,全面系统地复习知识,同时增加了复习过程的探究性、深刻性,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乘法口诀,体会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领悟数学的奥妙。】
三、巩固练习,学有所得
(1)基础题:
计算乘法算式(9×3、7×6等),选一题说明含义。
计算除法算式(18÷6、24÷4等),选一题说明含义。
(2) 提升题:
解决乘加、乘减算式(如4×2+17),说明运算顺序。
(3)应用题:
生活问题:一箱苹果有6层,每层放8个,吃掉5个后还剩多少?
(列式:6×8-5=43(个),答:还剩43个。)
(4)分类活动,拓展思维
自主分类:
学生按自定标准分类,多级分类。
提问:分类结果能否继续细分?
【设计意图: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注重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注重交流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在应用与说理中,深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间的关系。“说理”既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站在新的高度去理解原来学过的算理算法。】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总结内容:
乘法口诀的规律、乘除法的关联、分类的多样性。
衔接延学:
提问:如果表格扩展到10×10,积会如何变化?如何用今天的方法解决更复杂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加深知识印象,培养反思总结能力。】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通过分类与计算结合,学生兴趣浓厚。本节课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本节课所要复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分类、对比,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在分组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分组的依据进行充分的讨论,互相评价分组结果、展开争辩,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每个知识点的内涵,系统地梳理了知识,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数据分类、应用提升
(1)分类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
(2)可以对第一次分类的结果按一定的标准继续分下去…….
乘除互逆:9×3=27 → 27÷9=3 27÷3=9
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学习:乘法表的规律分析、乘加乘减运算、分类与整理。
延学:多位数乘除法、混合运算的复杂应用。
复习:已掌握乘法口诀及简单乘除法计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