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课时 数量关系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3页“整理与复习”中的“数量关系”部分,练习十九第15~20题。内容简析本课时通过对 “数量关系” 相关知识的系统复习,帮助学生梳理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逻辑,强化利用线段图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规范解题步骤,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回顾并整理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通过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如 “比多少”“倍数” 等关系)。2.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明确解题时需先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能正确列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3.体会估算和精确计算在不同问题中的应用场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1.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正确列式解答实际问题。2.从分步列式过渡到综合算式时运算顺序的准确性,以及合理选择估算或精确计算解决问题。教法与学法1.教法:问题驱动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直观演示法(利用线段图直观呈现数量关系)、对比辨析法(对比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估算与精确计算)。2.学法:自主回顾法(自主梳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分析复杂数量关系)、错题分析法(针对易错点进行针对性练习和分析)。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1.情境创设展示学生熟悉的校园活动情境,如 “手工课上,小明做了8朵花,小红比小明少做3朵,小军做的是小红的2倍,小军做了多少朵花?”2.问题引导“同学们,还记得这类问题怎么解决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回忆线段图的作用。3.学生活动小组内简单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名学生说一说如何通过线段图表示小明、小红、小军做花数量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情境唤醒学生对数量关系相关知识的记忆,自然引出线段图这一分析工具,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为后续整理复习奠定基础。】二、整理复习1.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1)认真读题,理清解题思路(借助下面的图示),把先算什么,后算什么,需要哪些条件分析清楚。(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①画线段图。②分析线段图的数量关系。先画表示小明做花数量的线段(8朵),再根据 “小红比小明少做3朵”,画比小明线段短的线段表示小红的数量,最后根据“小军做的是小红的 2 倍”,画长度为小红线段2倍的线段表示小军的数量。(3)模拟训练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表示下列关系:“甲数是15,乙数比甲数多5,丙数是乙数的3倍”。教师巡视指导,强调线段图要清晰体现数量之间的 “多少”“倍数” 关系。(4)总结方法线段图能直观展示数量关系,帮助我们明确谁和谁比,谁多谁少,以及倍数关系中的一份量和多份量。2.明确解题步骤,掌握列式方法。(1)分步列式与综合算式对比:以“小军做花”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先分步列式:第一步求小红做的朵数:8 3=5(朵)第二步求小军做的朵数:5×2=10(朵)再引导列综合算式:(8 3)×2=10(朵),强调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再算乘法。(2)易错点辨析出示错误算式 “8 3×2”,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没有先算减法,不符合实际问题的逻辑),强化先分析数量关系,再确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3)巩固练习①完成教材练习十九第16题、17题、1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②完成教材练习十九第19-20题第19题第(1)小题,鼓励学生写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尤其是两种船只搭配使用的情况)第(2)小题让学生在第(1)小题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不同的方案的花费并进行比较,选出最省钱的方案。第20题这道题的数量关系相对复杂,需要师生共同分析,理清关系后解答。3.估算与精确计算的选择(1)情境对比:情境一:“王叔叔和3名同事乘火车出差,往返都买二等座票,二等座票价245元,2000元够吗?” 引导学生分析:不需要精确计算,估算即可。把245看作 250,4人往返需要4×2×250=2000(元),因为 245<250,所以实际花费<2000元,2000元够。情境二:“如果王叔叔他们买一等座票,一等座票价354元,往返费用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4×2×354=2832(元)。(2)总结方法:当问题只需要判断 “够不够”“能不能” 等时,可选择估算;当需要知道具体的准确结果时,要用精确计算。估算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值,一般把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设计意图:分模块进行复习,通过具体例子详细讲解线段图的画法和作用,让学生明确解题步骤,掌握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的关系,突出小括号的重要性,解决易错问题。通过对比情境,让学生理解估算和精确计算的适用场景,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学生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在分析数量关系时要注意什么?列综合算式时要特别关注什么?估算时要怎么取值?”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易错点等方面进行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学习了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明确了解题时要先分析数量之间的 “多少”“倍数” 等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正确列式(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必要时添加小括号)。同时,我们还知道了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选择估算或精确计算,估算时要合理取值。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解题中,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准确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决问题。四、教海拾遗,反思提升1.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通过具体情境和线段图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针对易错点进行辨析和训练,有效提升学生的解题准确性;分层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了因材施教。2.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在小组合作分析数量关系时,可增加更多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表达和交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数量关系问题并解答,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我的反思:板书设计数量关系一、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1)用图示分析解题思路(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二、明确解题步骤,掌握列式方法。1.找数量关系2.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 列式(分步/综合,注意运算顺序、小括号)三、估算与精确计算的选择- 估算:够不够、能不能等问题- 精确计算:求具体结果实际多用了2天完成原计划5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组装50台原计划每天组装300台实际每天组装的数量实际完成的天数原计划完成的总数量实际完成的总数量追加订购的数量计划每天组装300台原计划5天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