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4课时 常见的量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4页“整理复习”中的“常见的量”部分,练习十九第1题和第2题。内容简析本课时通过对常见的量的系统复习,帮助学生梳理质量单位的核心知识。在回顾单位符号、换算进率的基础上,强化单位在实际情境中的合理运用,解决单位换算和填写合适单位的问题,提升学生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克(g)、千克(kg)、吨(t)、等常见单位,明确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 吨 = 1000 千克,1 千克 = 1000 克,)。2. 能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正确进行单位换算,解决生活中与常见的量相关的实际问题。3. 在整理和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能在实际情境中正确选择和运用单位。难点:区分不同单位的适用场景,避免单位换算中的进率混淆,正确填写复杂情境中的单位。教法与学法1. 教法:情境导入法、思维导图法、对比练习法。通过生活情境唤起学生记忆,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借助对比练习强化单位区分和换算。2. 学法:自主回顾法、小组讨论法、错题分析法。学生自主整理单位知识,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知识唤醒(5 分钟)1. 展示图片出示行李箱称重(标有 “20kg”)大米包装袋(标有 “10kg”)等生活图片。2. 提问引导“这些图片中藏着哪些我们学过的数学单位?谁能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量?”引导学生回顾质量单位(克、千克、吨)【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入手,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明确复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为后续整理和练习奠定基础。】二、整理复习,强化重点1.知识回顾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表示质量的单位?生回答:克、千克和吨师提问:质量单位中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生1回答:进率是1000。生2回答:1吨 = 1000千克,1千克 = 1000克2.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十九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这道题是一道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并存的单位换算的题目,让学生在巩固复习质量单位的进率的同时,强化对长度单位的认知。(2)完成教材练习十九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3)小组讨论“在填写单位时,如何避免把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混淆?”引导学生总结:看题目描述的是物体的质量还是长度, 表示轻重的是质量,用质量单位;表示长度、距离、路程的用长度单位。【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回顾、巩固练习层层递进,强化单位换算和实际应用。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进率和单位适用场景,设计对比练习和小组讨论,加深理解,突破难点。】三、课末小结,融会贯通1.提问引导:“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常见的量?你学会了什么?在单位换算和填写单位时需要注意什么?”2.学生总结:“复习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巩固了它们的换算关系,填写单位时要结合实际情况,换算时注意进率。”四、教海拾遗,反思提升1.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以生活情境贯穿始终,借助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分板块突破重难点,通过对比练习和错题分析强化易错点,符合复习课的特点,有效提升学生对常见量的掌握程度。2.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可增加更多形式的练习,如单位换算接龙、小组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讲解复杂情境题时,可利用线段图或实物演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我的反思: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