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乘法的初步认识(2)(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乘法的初步认识(2)(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13~15页内容
内容简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结合“矩阵模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从而理解一个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种形式,有两种含义,进一步深化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矩阵模型”,理解乘法算式的两种形式,两种含义。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直接看图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感受生活中有许多同数求和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相同加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理解乘法算式的本质含义。
2.能看图列出乘法算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法与学法
这节课教师应多安排几张看图列算式的情境图,一方面巩固深化加法与乘法的联系,为后面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理解同一幅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算式,突破两种含义理解的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识。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乘法,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你们有信心吗
(1)4+4+4=( )×( ) (2)5+5=( )×( )
(3)6+6+6+6=( )×( ) (4)3+3+3+3+3=( )×( )
学生独立改写,全班交流。
师:说一说你们都是怎样改写的。
生:4+4+4可以写成4×3;5+5可以写成5×2;6+6+6+6可以写成6×4;3+3+3+3可以写成 3×4。
师:读出上面的乘法算式。
指名学生读算式,教师指导纠正。
2.揭示课题。
太棒了,看来大家都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2))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知识,同时为本节课埋下伏笔,从而能够更好快更好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教科书P13矩阵模型,获取信息。
师:同学们,请观察了这幅图,列出对应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小组讨论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现。
(1)竖着看,每列有4个,有这样的6列。
4+4+4+4+4+4=24 4×6=24
(2)横着看,每行有6个,有这样的4行。
6+6+6+6=24 6×4=24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发现什么吗
师小结:一个图可以列两个乘法算式,结果一样:4×6=24,表示6个4相加;4×6=24,表示4个6相加。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矩阵模型得到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并说一说它们的具体含义,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理解应用
1.完成教科书P13“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科书P13“做一做”第2题。
3.让学生画一幅可以用两个算式表示的图。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画图,再集体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这个图可以怎样表示?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一幅矩阵模型图。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丰富学生对乘法现实模型的认识。教师应允许学生画图方式的多样化,对画出“矩阵模型”图的学生予以鼓励,并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建立其与“几个几”的联系。但又不能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以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准。】
四、全课小结,融会贯通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本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乘法算式的含义,进一步掌握了相同加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课教材内容相对关键,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熟记乘法算式的含义,这些内容学生都掌握得较好,但是在学习矩阵模型时,学生的理解出现了漏洞,表述不够准确,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今后在课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2)
4+4+4+4+4+4=24 6+6+6+6=24
4×6=24 6×4=24
复习: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
延学:乘法口诀、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
学习:1理解乘法算式的两种写法和两种含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