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第5课时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教案)2025-2026学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复习第5课时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教案)2025-2026学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106页“回顾与整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部分内容和“练习与应用”相关练习题。
内容简析
本课时主要复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通过复习本节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能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收集简单的数据、整理与分析的过程,能用合适的方法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
进一步掌握从统计的角度找出与数据信息相关的问题,发展数学思维,根据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结果做出适当的评价。
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组织学生再一次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所要调查的问题,自己设计调查内容和调查表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法与学法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统计活动,然后组织学生将它们进行分类与汇总。
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完整过程,在练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谈话: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我想知道我们班里几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几月出生的人数最少?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学生明确:我们可以收集全班同学的出生日期进行整理。
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相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过生日话题引入今天的复习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复习做好准备。】
复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如果想知道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首先需要做什么呢?
学生明确:先统计全班同学的出生日期,然后把收集的结果做成统计表。
学生分组活动,在小组里收集组员的出生日期。
然后组织全班同学汇总。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人数
如果想知道每个季度出生的人数呢?可以怎么办呢?
学生明确:我们可以做成分季度收集数据的表格。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人数
组织学生完成表格的填写。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后明确:生1:要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
生2:调查问题不同,收集的结果也不相同。
生3:把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
从上面两个统计表中你能知道什么?根据统计表能解决哪些问题?
让学生根据收集好的数据说一说,从统计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都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重要性,感受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了解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根据复习知识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9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一个“正”字代表几个人?再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解决问题。
完成“练习与应用”第20题。
组织学生收集与整理数据,解决班里同学最喜欢看的课外书是什么?学生每天看课外书的时间情况? 根据收集的结果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感受收集数据在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全课总结,融会贯通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吗?再跟同学互相说一说,收集与整理数据在生活中的作用。
统计的多样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让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课的复习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完整过程,组织好学生开展统计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
有待改进之处:在收集数据与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收集和整理数据,让学生对数据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解决相关的问题,感受数学统计的思想的必要性。
我的反思:
我的板书: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
要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
调查问题不同,收集的结果也不相同。
把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
延学:应用学习的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根据调查问题设计合适的调查表,把收集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组汇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复习:收集数据的一些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