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第2课时 数量关系(教案)2025-2026学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复习第2课时 数量关系(教案)2025-2026学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105页“回顾与整理”“数量关系”部分内容,“练习与应用”中相关的练习题。
内容简析
根据教材给出的情景图,复习如何根据问题从题目中找到需要的条件,应该怎样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通过分析列出综合算式解答,让学生在情境中练习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举例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复习间隔排列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
积累从现实情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合理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并利用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巩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发现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并运用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解决问题。
教法与学法
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根据问题和条件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举例、合作、交流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复习
出示情景图。
谈话:大课间活动的时候你喜欢什么项目的运动?
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生1:跳绳的有2组,每组5人 。
生2:拍皮球 的有3组,每组4人。
生3:踢毽子的有6人。
同学们的活动各种各样,今天我们根据这幅图一起来复习“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分析情景图中每个项目的活动情况,为接下来问题的分析做好铺垫。】
根据问题,深入复习
出示教材中的问题。
跳绳的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踢毽子的比拍皮球的少多少人?
提问:要求这两个问题各要知道哪些条件?我们可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说说各自的想法。
交流后汇报: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的问题,找到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想要求出跳绳和踢毽子一共有多少人,就要知道跳绳和踢毽子的人数。想要求出踢毽子的比拍皮球的少多少人,就要知道踢毽子和拍皮球各自的人数。
数量关系式:一共的人数=跳绳的人数+踢毽子的人数
踢毽子的比拍皮球的少多少人=拍皮球的人数-踢毽子的人数
学生根据分析列出算式解答,指名汇报算式。
追问: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并和同学交流。
全班集体评议,指名汇报综合算式,并说说运算顺序。
复习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1)提问:你能说一说什么是一一间隔排列吗?
学生明确: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排列,这种排列方式就是一一间隔排列 。
(2)追问: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的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指名汇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一一间隔排列。
你能自己创作表示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吗?
学生总结写一写或者画一画,表示出一个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展示学生各种不同的创作,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创作的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不同的物体各有多少个。
出示教材练习:用三角形和五角星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三角形有15个,五角星可能有多少个?
学生先独立完成,想一想有几种可能,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生1:如果两端都是三角形,那么五角星的个数比三角形少一个15-1=14(个)
生2:如果两端都是五角星,那么五角星的个数比三角形多一个15+1=16(个)
生3:如果一端是三角形,一端是五角星,那么五角星的个数和三角形的个数同样多,都是15个。
如果把五角星和三角形一个隔一个排列围成一个圈,三角形有15个,那么五角星有多少个?
学生明确:当一一间隔排列围成封闭的图形时,那么两种物体的个数是相同的,都有15个。
总结: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当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一个;当两端物体不相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同;当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围成一个封闭的图形时,两种物体的数量也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根据练习让学生在做题中复习分析数量关系和间隔排列的规律,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积累分析问题的经验,感悟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练习与应用
完成“练习与应用”第六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每6个山楂果穿成一串冰糖葫芦,穿了36串,求36个6 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97个山楂果,每6个穿成一串,把97每6个分成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还剩几个?用除法计算。
完成“练习与应用”第七题和第八题。
复习质量单位 ,关于质量单位你都知道哪些?
学生汇报:计量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体用吨作单位,计量一般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完成练习, 全班集体评议。
完成“练习与应用”第九题。
复习时间单位,关于时间单位,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生活中的计时法有两种,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两种计时法之间可以互相转化,24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要减去12时,中午12时之后的时间前面要加上时间词下午或晚上。普通计时法变成24时计时法,要加上12时,时间的前面不用加表示时间的词。求经过的时间,要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完成练习,全班集体评议。
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0~13题。
(1)先组织学生分析要从问题出发还是从条件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2)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根据练习,复习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应用, 锻炼学生灵活应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在练习中引导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积累经验,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应用意识。】
全课总结,融会贯通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新的理解与收获吗?
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下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本学期的内容“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课主要复习了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和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解决问题,在练习与应用中复习了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虽然是综合实践中的知识内容,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能够应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有待改进之处:在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要多关注学困生特别是要求根据问题列综合算式解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针对这部分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根据分步算式组合成综合算式,再理解综合算式的意义。
我的反思:
我的板书:
数量关系
分析数量关系:从条件或问题出发
一一间隔排列: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的排列
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
两端物体不同或围成封闭图形: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同。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
经过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学习: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和间隔排列的问题。
延学:“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复习。
复习:关于“一共”和“多多少、少多少”的简单的数量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