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2 免疫的功能 免疫规划 教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7.2.2 免疫的功能 免疫规划 教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免疫的功能 免疫规划
本课时主要讲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功能,免疫规划的原理、意义以及艾滋病的预防等。其中免疫的概念中的“自己”和“非己”的理解、三大功能的区别等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次使用形象生动的卡通动画,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
学生已初步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的两种类型,但学生对免疫功能中的“清除”“抵抗”“监视、识别”等抽象化的专业名词、术语的理解还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巧妙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
生命观念 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免疫维持人体健康)。
科学思维 1.描述免疫的概念、功能。 2.举例说出免疫规划的原理、意义。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
探究实践 调查了解我国免疫规划的情况,进一步理解免疫的功能。
态度责任 1.通过学习免疫对人体的利和弊,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 2.认同免疫规划在维持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 3.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点: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教学难点:免疫的功能;艾滋病。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和图片等。
一、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所学习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请同学们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组成。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关于免疫的相关知识。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 免疫的功能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5,了解什么是免疫。
教师讲述:免疫最初是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但是,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免疫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清除进入体内的抗原,人体本身所产生的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肿瘤细胞等,维持人体的健康。
2.多媒体出示免疫的功能示意图,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一说免疫具有哪些功能。
师生共同总结:免疫的功能:①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免疫防御。②发现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免疫自稳。③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免疫监视。
3.教师过渡:免疫总是对人体有益吗?其实免疫也并非英雄盖世,智慧过人,有时它也会犯错误和做坏事!
多媒体播放“器官移植”的介绍视频,思考:从免疫的角度,谈一谈异体器官移植往往很难成功的原因。
学生观看视频后,思考问题。
教师讲述: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往往会导致移植器官被破坏和移植失败。减少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的关键:①移植的器官要与患者身体相匹配。②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多媒体展示过敏反应的图片:
   
教师讲解: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会引发某些疾病。比如过敏反应。
(1)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2)原因: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发生的反应。(过敏是免疫系统对某种抗原的过激反应。)
(3)预防措施: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发生过敏反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4.教师过渡:免疫功能缺乏也会威胁人体健康。艾滋病就是一种免疫缺陷病,也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那究竟艾滋病是怎样产生的呢?
教师引导同学们阅读教材P46,思考:
(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2)艾滋病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哪里?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4)如何预防艾滋病?
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生按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一起总结艾滋病相关内容。
提示:(1)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病原体主要存在于HIV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或乳汁)、唾液、泪液和尿液中。
(3)传播途径:①性接触传播;②血液传播;③母婴传播。
(4)预防: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②杜绝不洁性接触;③拒绝毒品;等等。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艾滋病的危害的图片,并介绍艾滋病发病原因。HIV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患者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
T细胞T细胞受破坏而大量减少免疫系统瘫痪―→丧失全部免疫功能
教师过渡:艾滋病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在临床上还没有可以使用的艾滋病疫苗,所以我们应该积极预防。
多媒体展示预防艾滋病的宣传画:
师生共同总结:免疫功能正常以及异常时的表现。
免疫防御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功能正常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 发现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功能异常 出现过敏反应,如对某些药物、食物、花粉过敏 出现自我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
功能缺乏 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 肿瘤形成
教师强调:虽然艾滋病的致病力和传染性强,但是我们不必“谈艾色变”,一般的接触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关爱艾滋病患者,不应该歧视他们。
探究二 免疫规划
教师提问:记得小时候你打过哪些预防针吗?
让带预防接种证的同学说出自己接种疫苗的时间和预防疾病的类型。
教师讲述:疫苗一般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或者其中的抗原性物质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是利用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机理,产生相应的抗体,消灭相应的抗原,从而提高对相应传染病的抵抗力。
多媒体出示“儿童预防接种和免疫程序卡”。
教师讲述:我们从一出生就要接种疫苗,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预防接种证与“我国儿童免疫程序卡”进行比照,看看我们体内有哪些传染病的抗体。如果没有,记得要补种相关疫苗,时刻关注自身健康。
教师过渡:像这样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方法,叫作免疫规划。
多媒体展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2021年版)》,请同学们查看接种疫苗种类并找出出生时以及4个月时接种的疫苗分别是什么?可预防哪种疾病?
教师介绍:出生时:乙肝疫苗——乙型病毒性肝炎;卡介苗——结核病。4个月时:脊灰灭活疫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教师讲述:免疫规划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外实践:调查了解我国的免疫规划的情况,进一步理解免疫的功能。
三、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以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免疫与免疫规划
第2课时 免疫的功能 免疫规划
一、免疫的概念:人体的生理功能,维持人体健康
二、免疫的功能
三、免疫规划
由于本课时内容涉及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上课时语言生动、风趣、活泼,先从感性的材料入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其次教师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讨论回答的时间不足,便急于总结定论,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