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1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展示生活中大量的具有轴对称的图案,认识轴对称,感受图形的对称美;从中了解轴对称图形,轴对称现象,并能识别与区分;2、通过简单操作、制作轴对称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能由轴对称性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由生活中对称图案,领略数学的对称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交流、操作、探索中,发展倾听、合作意识,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轴对称图形、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对它们的区分;2、轴对称的简单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轴对称概念及简单性质学情分析:生活中存在大量具有轴对称性的图案、标识、图标等,这些为学生储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学生在小学阶段也学习了对称性的一些简单知识,将生活中的经验与学生已有知识结合,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充分运用几何知识去解释、说理,认识事物的本质,发展学生的理性。教学方式:观察讨论、操作探索、合作交流教具准备:课件,半透明纸,三角板教学程序:一、欣赏图片,感受轴对称多媒体播放(1)天坛、故宫平面图;(2)具有对称性的标志;(3)对称性的物体; (4)对称性的图形二、设问引导,揭示轴对称1、设问引导(1)上述的图形、标志、图案给你以怎样的感受?用一个词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字描述呢?(美)(2)他们美在哪?(对称性)(3)这些图片及物体的对称性有什么特点?2、概念揭示(1)操作演示:以蝴蝶图案为示范,在其身体正中间画一条直线为折痕,沿折痕折叠,观察折痕两侧部分重叠情形(2)归纳概括: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条件:(1)一个图形;(2)对折;(3)重合。对称轴:所沿的这条直线叫对称轴。三、概念深化,发现轴对称1、运用概念,解释现象(1)仿照蝴蝶图案,解释前述图形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2)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什么? (找对称轴)2、联系生活,发现图形(1)练习1: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如果是,找出对称轴。(2)下列汉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王、中、吕、田、大、共、工、林(3)下列数字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0、1、2、3、4、5、6、7、8、9(4)下列汽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5)你还能列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6):教材第120页,练习1.四、动手创作,制作轴对称1、动手操作:用折纸的方法设计,并裁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如枫叶)2、用纸剪出一个双喜图。五、巩固应用,深化轴对称1、找一找指出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2、填一填图形序号 1 2 3 4 5 6 7 .......对称轴条数 ........由此猜想正n边形对称轴的条数是多少?3、看一看观察下列图形,根据规律填空。第六个图形是___________.4、想一想如图,有5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排列成的图形,请移动其中的一块,使整个图形成为轴对称图形,你有哪些方法?5、做一做同桌合作设计一个有创意的轴对称图案,并叙述你的创意或设计意图。六、小结归纳,畅谈轴对称1、对轴对称有怎样的认识?2、谈一谈你的感受?七、作业布置,内化轴对称1、习题15.1 1、2、32、运用圆、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线段等图形设计一个轴对称图案,教学设计意图:轴对称及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原型,人们习惯将这种对称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她带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如何把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背后隐藏的数学道理挖掘,不仅是“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关联的论述,更是培育学生理性思考的重要出路。出于这样的思考进行了教学设计。1、“美”是轴对称及其图形给人的感官愉悦刺激,学生已有大量对轴对称现象的生活体验,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围绕“美”展开教学,由生活中各种轴对称图案等“欣赏美”;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揭示产生“美”的数学道理;根据具体情景的辨别“发现美”;通过动手操作、剪纸、画图等活动,利用轴对称“创造美”;让孩子们体会数学并不是充满“冰冷”的一面,她与艺术、文学等一样有其“美丽”的一面。从中接受“美”的洗礼,发展审美情趣。2、数学来源生活,更高于生活;作为课堂中数学,绝不能仅停留对生活现象的简单重复认识,而应把生活中的现象作为数学知识生长的原点,对生活现象的本质揭示,才是现阶段数学教学应持有的正确之路。轴对称及其现象认识的本质在于两个要素(1)对称轴,(2)全等;带着这样的认识,我们发现,轴对称及其现象“有对称轴”;判断是否轴对称“找对称轴”;设计对称图形“画对称轴”。对称轴是这节课的轴线。用数学来解释现象,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进行“数学的思考”是我们教学秉承的宗旨,也是培育学生理性精神的必然要求。- 4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