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1相交线第1课时 对顶角一、教学目标1.了解两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能运用对顶角的性质求角的度数并解决问题.3.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4.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交流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两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难点: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能运用对顶角的性质求角的度数并解决问题.三、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 创设情境【观察思考】握紧剪刀的把手时,随着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是怎么变化的?分析:随着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也逐渐变小.如果把剪刀的构造抽象成一个几何图形,会是什么样的图形?请你在纸上画出来.分析:剪刀的构造可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剪刀刃之间的角就是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观察剪刀把手夹角与刀刃夹角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对顶角做铺垫.设计意图: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背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环节二 探究新知【观察】剪刀剪东西的过程中,∠1和∠3这两个角的位置始终保持怎样的关系?分析:∠1与∠3:①有一个公共顶点O;②∠1的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③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问题:你还能找出其它的对顶角吗?分析:∠2与∠4概念区分:下面的两个角是对顶角吗?答案:不是,这两个角不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探究】在图中,∠1,∠2,∠3,∠4是直线AB与CD相交形成的4个角.很明显,这4个角的和为360°.∠1与∠2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与∠3呢?预设:根据平角的定义,∠1+∠2=180°;同理,∠2+∠3=180°.追问:∠1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分析:∠1+∠2=180o∠3+∠2=180o∠1+∠2=∠3+∠2∠1=∠3总结: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进行相应指导.设计意图: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总结出对顶角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推导得出对顶角的性质.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环节 应用新知【典型例题】例1 如图,下列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分析: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答案:C例2 如图,直线a、b相交,若∠1 = 40°,求 ∠2、∠3、∠4的度数.解:由∠1 = 40°可得∠2 = 180°-∠1= 180°-40°= 140°由对顶角相等,可得∠3 = ∠1 = 40°∠4 = ∠2 = 140°【教学建议】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规范学生对解题步骤的书写,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环节四 巩固新知【随堂练习】1. 判断下列各图中∠1和∠2是否为对顶角,并说明理由.答案:(1)不是,两角没有公共顶点.(2)不是,有一边不互为反向延长线.(3)不是,有一边不互为反向延长线.(4)不是,两角互为邻补角.(5)是.(6)不是,两角没有公共顶点.2. 如图,两条直线相交,∠1 = 35°,求 ∠2和∠3的度数.解:由对顶角相等,可得∠2 = ∠1 = 35°由∠1 = 35°可得∠3 = 180°-∠1= 180°-35°= 145°环节五 课堂小结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要点,理清知识脉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