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1.1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认识生物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生物学充满好奇,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科学探究意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生物,但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不够深入。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和参与实践活动,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观察和记录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 1.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周边环境中的多种生物,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科学思维 1. 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归纳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和推理的方法,分析生物之间的异同。
探究实践 1. 通过实地观察或视频观察,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的探究活动。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如放大镜、记录本)进行生物观察。
态度责任 1.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 识别并描述周边环境中的多种生物。
2.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难点 1.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生物之间的异同。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1. 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的视频,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生物。
2. 提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生物?你还知道哪些生物?
3.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生物与非生物有什么区别?
【新课讲解】
(一)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为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奠定基础。)
1. 展示一组生物图片,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生物的共同特征。
2. 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通过捕食获取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例如,人需要呼吸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人通过排尿、出汗等方式排出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摸会闭合叶片,动物遇到危险会逃跑。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例如,种子发芽长成幼苗,动物通过生殖产生后代。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例如,子女与父母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3. 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利用生物的呼吸作用进行发酵,利用生物的遗传变异培育新品种等。
(二)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加深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
1. 展示一组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如植物、动物、石头、水等,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并说明理由。
2. 引导学生总结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方法: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判断,如果物体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则是生物;如果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则是非生物。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判断一些物体是否是生物,并说明理由。例如,机器人、珊瑚、钟乳石等。
(三)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多样性,提高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1. 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校园内的观察地点,如花园、草地、树林等。
2. 观察方法指导
(1)明确观察目的:观察周边环境中有哪些生物。
(2)选择观察工具:根据观察对象的大小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3)制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的顺序和重点,记录观察到的生物种类、数量、形态特征等。
(4)注意安全事项: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破坏环境,不要触摸有毒或危险的生物。
3. 实地观察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地观察,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记录与交流
(1)观察结束后,每个小组将观察到的生物记录在表格中,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2)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介绍观察到的生物种类、数量、形态特征等,并分享观察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教师对各小组的观察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四)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知识,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1. 提问学生:生物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如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等。
3. 展示一些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图片和实例,如仙人掌适应沙漠环境、蚯蚓改良土壤等。
4. 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2.布置作业:选择一种你感兴趣的生物,查阅资料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并写一篇短文介绍。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 生活需要营养
2. 能进行呼吸
3.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 能生长和繁殖
6.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二、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三、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学生直观感受了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增强了学习兴趣和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观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板书设计清晰,条理分明,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缺乏耐心,对微小生物的观察不够细致。
2. 由于时间限制,未能让所有学生都充分展示他们的观察成果和发现。
3. 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时,部分学生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和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