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13章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第2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第六单元 人体的生理活动苏科版(新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1.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2.通过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操作,培养科学探究思维。3.初步养成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的意识,树立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课前须知温故知新1.营养物质______________2.营养物质能为人体__________3.营养物质对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重要作用建造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营养物质的作用是?这些营养物质都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吗?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脂质蛋白质小分子物质,直接吸收大分子物质,消化后吸收人体内都有哪些器官参与并完成这些复杂的功能呢?课堂导入食物中的七大营养物质是什么?膳食纤维绝大部分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观察P10图13-9,认识组成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在人体内的分布位置,想一想它们分别有什么功能。新知讲授活动1:消化系统的组成1234567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道消化腺89101112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新知讲授活动1:消化系统的组成1.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2.与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混合形成食团。口腔—消化道的起始端功能新知讲授活动1:消化系统的组成咽功能食物的通道新知讲授活动1:消化系统的组成食 道功能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新知讲授活动1: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管功能1.暂时储存食物2.蠕动使食物成为食糜3.蛋白质初步消化―左上腹部新知讲授活动1:消化系统的组成胃胃功能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新知讲授活动1:消化系统的组成小肠大 肠胃功能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胃新知讲授活动1:消化系统的组成大肠大 肠小 肠胃食 道功能食物残渣排出的通道。新知讲授活动1:消化系统的组成肛门肝 脏―右上腹部新知讲授活动1:消化系统的组成肝脏功能1.人体最大的消化腺2.分泌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肝 脏胆汁是由哪一器官分泌的?胆囊有什么功能?胆囊(贮存胆汁)肝脏肝脏分泌胆汁。胆囊贮存胆汁。新知讲授活动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腺 消化液 消化酶 流入何处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阅读P10(图13-9),合作完成下表:新知讲授活动1:消化系统的组成胃液胆汁胰液肠液唾液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不含消化酶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口腔胃小肠小肠小肠小结新知讲授活动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消化道消化腺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唾液胃液胆汁胰液肠液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分泌消化液(含有消化酶),促进消化道中的食物分解新知讲授活动2:食物的消化人体对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口腔中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进入口腔中的食物,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与唾液混合,便于吞咽。唾液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或米饭时能感觉到甜味,究其原因就在于此。新知讲授活动2:食物的消化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方案得出结论实施方案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吗?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可能具有消化作用。单一变量原则设置对照实验原则新知讲授活动2:食物的消化方法:1.在本实验中为什么要将试管放在37℃的水中恒温保持一段时间?2.比较A试管和B试管中出现的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新知讲授小组讨论1.在本实验中为什么要将试管放在37℃的水中恒温保持一段时间?新知讲授小组讨论 (1)模拟人体环境 37℃是人体口腔的正常温度,这个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就像我们吃饭时,食物在嘴里被酶分解的最佳温度就是体温。 (2)避免温度干扰实验结果 如果温度太低(比如室温),酶会像"冬眠"一样工作变慢;如果温度太高(比如沸水),酶会像被"烫坏"的蛋白质一样永久失效。37℃能保证实验看到的是酶的真实能力。(3)给反应足够时间 消化需要过程,恒温保持5-10分钟就像我们咀嚼食物的时间,让酶能充分分解淀粉。如果时间太短,可能观察不到淀粉被分解的现象(比如碘液不变色)。2.比较A试管和B试管中出现的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新知讲授小组讨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变蓝色不变色如果胃酸(pH=2)进入试管,结果会如何?新知讲授思维探索如果向试管中加入胃酸(pH=2),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可能会降低甚至失效。因为我们在课堂上学到,酶的作用需要特定的pH环境,而唾液淀粉酶最适合在中性(pH≈7)条件下工作。胃酸是强酸性环境(pH=2),可能会破坏酶的结构,导致它无法正常分解淀粉。这时如果用碘液检测,试管应该会保持蓝色,说明淀粉没有被分解。补充思考:“这就像用不同温度做实验时,高温或低温都会影响酶的活性。所以,人体不同部位的消化酶适应不同的环境,比如胃蛋白酶就适合酸性环境,而唾液淀粉酶适合口腔的中性环境。”课堂小结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下列不属于人体消化腺的是( )A.胃 B.肝脏 C.胰腺 D.唾液腺2.我们吃西瓜时偶尔会将西瓜籽连同瓜瓤一并吞下,吞下的西瓜籽在人体内的“旅行路径”是( )A.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B.口腔→咽→胃→小肠→食管→大肠→肛门C.口腔→咽→食管→胃→大肠→小肠→肛门D.口腔→胃→咽→食管→小肠→大肠→肛门3.阳阳吃葡萄时不小心把葡萄籽吞进了肚里,这粒葡萄籽不会经过的器官是( )A.食道 B.胃 C.肝脏 D.小肠AAC课堂练习4.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可以分泌胆汁促进脂肪消化的结构是( )A.①——口腔 B.②——肝脏 C.③——胃 D.④——小肠B课堂练习5.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2号试管加入的物质是( )A.2mL胃液 B.2mL唾液 C.2mL胆汁 D.2mL胰液B课堂练习试管 淀粉糊 加入液体 37℃水浴 碘液检测1号 2ml 2ml清水 10分钟 变蓝2号 2ml 10分钟 不变蓝第6单元 人体的生理活动第13章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新教材THANKS感谢观看/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第13章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第2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课题 第2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教材分析 本单元隶属苏科版八年级生物教材"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章节,作为连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合理膳食"知识模块的核心环节,承担着承上启下的教学功能。教材通过消化道器官模型图、消化过程示意图等可视化工具,系统呈现了从口腔到肛门的消化系统组成,重点阐释了物理性消化(如机械研磨)与化学性消化(酶解作用)的协同机制。知识脉络清晰划分为三层次:消化系统解剖结构→食物分解过程→营养吸收原理,符合"结构-功能-应用"的认知逻辑。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 2.通过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操作,培养科学探究思维。 3.初步养成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的意识,树立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建立"结构与功能观":理解消化道各器官(如小肠绒毛、胃腺)的特殊结构与其消化/吸收功能的适应性关系 科学思维:通过设计唾液淀粉酶实验的对照变量(温度),培养控制单一变量的实验设计能力 探究实践:规范操作实验仪器 态度责任:运用消化知识解释乳糖不耐受等生活现象,培养健康问题解决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 【教学难点】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温故知新 出示复习题,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旧知。新课导入 食物中的七大营养物质是什么? 这些营养物质都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吗? 人体内都有哪些器官参与并完成这些复杂的功能呢?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回答相应问题。新知探究 活动1:消化系统的组成 引导学生观察P10图13-9,认识组成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在人体内的分布位置,想一想它们分别有什么功能。 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组成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辨认器官的名称并说出功能。 引导学生阅读P10(图13-9),合作完成下表: 引导学生归纳规律: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消化液(除胆汁)含有消化酶。 引导学生小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阅读书本观察P10图13-9,认识组成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在人体内的分布位置,思考它们分别有什么功能。 学生对照图片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口腔的功能。 学生对照图片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脏等器官的功能。 合作学习,完成表格填空。 认真听讲,总结规律,并进行小结。活动2:食物的消化 引导语:人体对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口腔中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 进入口腔中的食物,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与唾液混合,便于吞咽。 唾液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或米饭时能感觉到甜味,究其原因就在于此。 分发馒头或者面包,引导学生咀嚼并谈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人体摄入的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大分子物质绝大部分需要经过消化过程才能被人体吸收。那么,这些营养物质怎样被人体消化呢? 提问:“馒头在嘴里咀嚼后会变甜,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唾液的作用。 展示附件图片(淀粉与唾液反应的示意图),讲解淀粉酶的作用原理。 提供实验变量建议(如温度、有无唾液)。 强调对照组(清水)与实验组(唾液)的设置。 演示操作(如用滴管取唾液、控制水浴温度)。 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组织小组汇报数据,提问:“哪组试管淀粉被分解?说明什么?” 总结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及适宜条件(37℃、中性环境)。 出示小组合作题目,引导学生思考。 1.在本实验中为什么要将试管放在37℃的水中恒温保持一段时间? 2.比较A试管和B试管中出现的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维探索: 如果胃酸(pH=2)进入试管,结果会如何? 引导学生思考。 认真听讲,分组拿到馒头,细细咀嚼、品味,谈感受。小组讨论与汇报 思考,回答问题。 思考并回答生活中淀粉消化的现象。 观察图片,初步理解实验原理。 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步骤(如试管编号、变量控制)。 填写实验记录表(预测结果)。 按步骤操作: 试管1:淀粉溶液 + 唾液 → 37℃水浴 试管2:淀粉溶液 + 清水 → 37℃水浴(对照) 试管3:淀粉溶液 + 唾液 → 冰水浴(探究温度影响) 每5分钟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蓝色→无蓝色表示淀粉被分解)。分享实验结果,对比不同条件下的现象差异。 得出结论:唾液淀粉酶在适宜条件下能分解淀粉。 “如果向试管中加入胃酸(pH=2),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可能会降低甚至失效。因为我们在课堂上学到,酶的作用需要特定的pH环境,而唾液淀粉酶最适合在中性(pH≈7)条件下工作。胃酸是强酸性环境(pH=2),可能会破坏酶的结构,导致它无法正常分解淀粉。这时如果用碘液检测,试管应该会保持蓝色,说明淀粉没有被分解。”【习题巩固】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下列不属于人体消化腺的是( ) A.胃 B.肝脏 C.胰腺 D.唾液腺 【答案】A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负责食物的运输和消化吸收,消化腺分泌消化液辅助消化。 【详解】A.胃属于消化道,其内壁的胃腺属于消化腺,但胃本身是消化道器官,故A符合题意。 B.肝脏分泌胆汁,属于消化腺,故B不符合题意。 C.胰腺分泌胰液,属于消化腺,故C不符合题意。 D.唾液腺分泌唾液,属于消化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我们吃西瓜时偶尔会将西瓜籽连同瓜瓤一并吞下,吞下的西瓜籽在人体内的“旅行路径”是( ) A.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B.口腔→咽→胃→小肠→食管→大肠→肛门 C.口腔→咽→食管→胃→大肠→小肠→肛门 D.口腔→胃→咽→食管→小肠→大肠→肛门 【答案】A 【分析】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西瓜籽作为未消化的物质,会沿消化道顺序依次经过各器官。 【详解】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所以,一位同学吃西瓜时,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西瓜籽的“旅行路径”是: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可以分泌胆汁促进脂肪消化的结构是( ) A.①——口腔 B.②——肝脏 C.③——胃 D.④——小肠 【答案】B 【分析】图中①口腔,②肝脏,③胃,④小肠。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详解】图中①口腔是初步消化淀粉的场所;②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中无消化酶,但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③胃是初步消化蛋白质的场所;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阳阳吃葡萄时不小心把葡萄籽吞进了肚里,这粒葡萄籽不会经过的器官是( ) A.食道 B.胃 C.肝脏 D.小肠 【答案】C 【分析】葡萄籽被吞下后,会依次经过消化道的器官,而肝脏属于消化腺,不直接参与食物的物理运输。 【详解】A.食道是食物进入胃的必经通道,葡萄籽会经过食道,故A不符合题意。 B.胃是消化食物的重要器官,葡萄籽会在此停留,故B不符合题意。 C.肝脏分泌胆汁帮助消化,但食物不经过肝脏,故C符合题意。 D.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葡萄籽会进入小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2号试管加入的物质是( ) 试管淀粉糊加入液体37℃水浴碘液检测1号2ml2ml清水10分钟变蓝2号2ml 10分钟不变蓝A.2mL胃液 B.2mL唾液 C.2mL胆汁 D.2mL胰液 【答案】B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胃液含胃蛋白酶,主要消化蛋白质,无法分解淀粉,且酸性环境抑制淀粉酶活性,故2号若加胃液,淀粉应未被分解,遇碘变蓝,与结果矛盾,故A不符合题意。 B.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2号加入唾液后淀粉被分解,遇碘不变蓝,与实验结果一致,故B符合题意。 C.胆汁不含消化酶,仅乳化脂肪,无法分解淀粉,若加入胆汁,淀粉应遇碘变蓝,与结果矛盾,故C不符合题意。 D.胰液含胰淀粉酶,虽能分解淀粉,但本实验目的是验证唾液的作用,需保持变量唯一(唾液vs清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巩固糖类、脂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知识,相互讨论疑难点,加深理解和记忆。 在习题巩固环节,学生将完成以下活动: 独立完成5道营养物质分类选择题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 第2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课后作业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模型观察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学生能准确描述口腔、胃、小肠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并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在“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实验中,学生通过对照实验设计(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培养了科学思维,但部分小组在变量控制(如唾液稀释比例)上存在误差,需加强实验指导。通过讨论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学生意识到均衡营养的重要性,但健康行为的落实还需后续课程强化。今后可结合生活案例(如消化不良现象)深化知识应用,提升教学实效性。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2《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 13.2《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教学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