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第2课时 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 教案(表格式) 2025-2026学年生物学济南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2 第2课时 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 教案(表格式) 2025-2026学年生物学济南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
通过分析小肠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的关系,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明确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小肠分别与消化和吸收相适应的特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成语“酒囊饭袋”,请学生猜测该器官的名称。“肝胆相照”中肝和胆有什么联系 “酒肉穿肠过”肠对酒肉有怎样的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由生活中的俗语引入,激发学生求知、探究的欲望。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 1.出示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示意图,请学生思考消化道内的营养物质的去向,根据营养物质的去向,请学生尝试描述吸收的概念。 2.请学生展示分享,教师点拨释疑,总结吸收的概念。 3.请学生说出具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有哪些 分析主要的吸收器官是什么 4.师生交流总结: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然后,教师强调:小肠不但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也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5.过渡:为什么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 6.引导学生参与“观察小肠的结构”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①你用肉眼和放大镜分别观察到了什么结构 这些结构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 ②为什么要把小肠放入清水中 7.师生交流,总结:小肠的内表面有大量的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8.出示小肠皱襞和小肠绒毛示意图,请学生观察分析:小肠绒毛有何特点,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 9.教师提问:小肠有哪些特点与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相适应 师生交流,总结: ①长: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长6 m左右。 ②大: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的表面积。 ③薄:小肠绒毛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结构特点是与其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相适应的,所以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最终随血液运往全身,供给身体生长发育和进行各项生理活动的需要,人才能健康地生活。 10.指导学生制作小肠壁模型,展示并交流评价。 学生观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观察结果:一部分营养物质进入消化道壁。然后,学生尝试回答吸收的概念。 学生再次深入观察示意图,分析探讨,达成共识: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功能,胃、小肠和大肠有吸收功能。 学生观察小肠壁的结构。 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 ①用肉眼观察到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可以大大增加吸收面积。②放入清水中,小肠吸水后膨胀,有利于观察。 学生观察交流:小肠绒毛壁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学生制作小肠壁模型并分享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突破重难点。 通过总结,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通过模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知识的学习。
三、课堂总结 盘点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吸收的概念和消化道各部分的吸收能力,通过制作模型,掌握了小肠适于进行消化、吸收的特点。 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四、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教师出示问题:上海某女士因病切除全部小肠、成为“无肠女”。她每天完全依靠静脉滴注2 000毫升营养液生活,不仅身体健康,而且生下一个女儿,创造奇迹。你认为她滴注的营养液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请说明理由。 学生思考、讨论、纠正答案:她滴注的营养液的主要成分有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等。 理由:这些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而吸收这些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她没有小肠,只能依靠静脉滴注这些营养物质。 学以致用,巩固提升,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2课时 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
一、吸收的概念
二、吸收的部位
三、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
在学习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的关系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学生积极参与,思维碰撞出火花,总结出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吸收的概念比较抽象,部分学生理解仍有困难,说明在概念转化为通俗语言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