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学习呼吸保健与急救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生物学济南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3 学习呼吸保健与急救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生物学济南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三节 学习呼吸保健与急救
1.通过分析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以及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
2.通过分析吸烟对健康的危害,认同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3.模拟呼吸急救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急救过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应急反应能力。
重点:1.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明确“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及防治。
2.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理解空气质量与不良生活习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难点:1.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明确“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及防治。
2.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理解空气质量与不良生活习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般情况下,人的正常呼吸频率是16次/分,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约500毫升,算一算:一个人一天要呼吸多少次 大概与外界环境交换多少升空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一天就与外界环境交换这么多的空气,可见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你希望生活在这两张图片的哪个环境中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计算:一个人一天要呼吸:16×60×24=23 040(次),大 概与外界环境交换:23 040×0.5=11 520(升)。 学生回答:阳光明媚、绿树成荫的环境中。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 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1.教师出示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39~40。 ①列举人类的哪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 ②你认为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有效措施是什么 2.出示豪华装修后的房屋,追问学生: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净化教室里的空气呢 拓展植物“绿色骑兵”的知识。 3.追问:为了让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该如何做呢 教师评价,鼓励学生拓展:禁止燃放烟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4.师生交流,教师总结: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大面积植树造林是治理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二)吸烟危害人体健康 1.出示图片“禁止吸烟的标志”与“无烟冬奥”,引入吸烟的危害。 2.现场调查学生家庭成员的吸烟情况。 3.创新实验:演示探究烟草烟雾中有焦油。实验目的:举例说出吸烟的危害。材料器具:塑料瓶,过滤嘴香烟,脱脂棉,打火机。教师演示实验材料的组装,播放课下录制的视频,演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的现象。 4.出示吸烟者的肺的图片。 师生共同总结吸烟的危害。①呼吸系统: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②神经系统:记忆力衰退、过早衰老。 5.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出示无烟校园图片并发出倡议:①拒绝吸烟,做无烟少年。②劝说父母、家人戒烟。③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找出答案。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通过“化身生物学家”来体验用绿植净化空气。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积极抢答:植树造林、绿色出行、保持环境卫生等。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如家庭有吸烟成员。 小组汇报成果,学生明确探究实验的目的,一起找实验材料器具,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小组讨论: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学生谈感受,主动倡议宣传吸烟的危害。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加分评价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体现“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用冬奥会这一主线贯穿空气质量与吸烟的危害。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科学探究的能力。 通过一根香烟的烟雾可以使脱脂棉发黄,六根香烟的烟雾可以让矿泉水瓶发黄,让学生真实体验吸烟的危害。让学生自发地倡议共建“无烟校园”,认同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责任感。
(三)人工呼吸是有效的急救措施 1.出示情境:有人在水库溺水,你在现场,黄金三分钟该如何做 引入人工呼吸。 2.人工呼吸的原理复习:呼吸运动的原理。 3.指导学生自学课本P41~42模拟活动:练习人工呼吸的方法。 4.设计小活动:请你来找“茬”。 5.师生共同总结人工呼吸步骤:保持呼吸道畅通→左手捏住鼻孔,右手托下颌,口对口吹气→松开鼻再重复。 点拨:吹气次数每分钟16~18次。吹气时胸廓隆起,松开口鼻后有气体排出(人工呼吸有效)。 6.学生上台演示模拟人工呼吸的过程,教师手机投屏录像,全班学生实时观看。 7.链接生活:图片出示在溺水和煤气中毒的救助过程中,人工呼吸前的区别。 8.视频展示心肺复苏的规范救助过程。 情感升华: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急救法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希望所有人都学会,我们又希望永远不要用上。 学生认真观看录制的视频并找出操作不规范之处。 一名学生上台演示正确的人工呼吸急救法。 全体学生认真观看正确的人工呼吸急救法。小组讨论溺水和煤气中毒时,人工呼吸前的区别。学生观看心肺复苏救助方法。学生感受人工呼吸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情境教学,激发并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回顾前面所学的呼吸全过程的知识,体现单元知识的联系和整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人工呼吸急救法的兴趣。使学生掌握规范实施人工呼吸的方法。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救助生命的情感,使学生树立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观念。
三、课堂总结 盘点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良的空气质量和吸烟都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保护环境,自身不吸烟,宣传吸烟的危害;同时我们还了解了人工呼吸这一急救措施,掌握了人工呼吸的具体方法。 学生小组内总结、归纳,全班交流补充。 归纳记忆课堂知识点。
四、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某地卫生防疫部门在抽检学校教室的空气质量时发现,很多教室内空气污浊,细菌数超标。这样的空气会影响学生健康。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教室的空气质量 学生分析讨论,有序回答:教室内有许多同学进行呼吸,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关闭门窗,会使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影响教室内的空气质量,影响同学们的学习,最好的措施是开窗通风。 学以致用,巩固提升,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第三节 学习呼吸保健与急救
一、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二、吸烟危害人体健康
三、人工呼吸是有效的急救措施
教学时从生活情境谈起,这体现了“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学习烟草对健康的危害,采用了小组讨论和创新实验、直观演示的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又突出创新精神和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认同吸烟有害健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