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合理用药维护人体健康1.能准确说出合理用药的概念,列举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别,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2.通过分析药品说明书,培养学生信息提取、归纳总结的能力。3.认识到不合理用药的危害,主动关注自身和他人用药健康。重点: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难点:安全用药常识。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972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从黄花蒿中提取了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药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确保疟疾感染者的安全,屠呦呦和团队成员亲自使用青蒿素进行毒性测试。为什么使用青蒿素进行毒性测试 学生思考问题,尝试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1.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138~139,结合图6.2-11,尝试解决: ①什么是处方药 ②什么是非处方药 其专用标识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 ①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②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专用标识为OTC。 2.展示学生收集的各种药品,请学生对其分类。 认真阅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在课本中标注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概念并回答。 学生对收集的药品进行分类。 通过自学解决两个概念,并明确OTC是非处方药的简称。3.拓展:甲类OTC和乙类OTC,红底白字的是甲类非处方药,绿底白字的是乙类非处方药,甲、乙两类OTC虽然都可以在药店购买,但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乙类非处方药除了可以在药店出售外,还可以在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处销售。 4.指导学生填写表格: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项目非处方药处方药适应证能自我诊断的轻微病症需要医生诊断的疾病取药凭据不需要处方医生处方用药依据药品说明书医嘱指导(二)学会科学合理地用药 1.播放没认真阅读说明书造成严重后果的视频。 2.分析讨论:阅读课本P140,认真分析图6.2-12和手中的说明书,通过个人思考与小组讨论解决: ①用药前关注说明书中的哪些信息有助于用药安全 ②保存药物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同时及时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观点。 3.教师拓展: ①失效期:是指药物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其质量不符合国家认可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不能继续使用的日期,如:失效期若为2024年9月1日,说明该药只能使用到2024年8月31日。有效期:是指药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保证药物质量的期限,如:生产日期为2024年9月30日,有效期为2年,则有效期为2026年9月30日。 ②过期药物的处理方法。 ③阅读课本P141,家庭用药注意事项。 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说出自己的用药误区,并说出以后会怎么办。 ⑤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142,掌握合理用药的概念。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完善表格,然后展示。 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请每小组的组长根据本小组的情况向大家汇报讨论的结果。 根据理解,解释各注意事项,先运用所学知识和体会独立思考自己及家人的用药行为是否正确,然后再小组讨论分享观点。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 通过拓展提高学生对药品的认识,了解甲类和乙类非处方药。 通过表格比较加深学生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知道安全用药应注意的最基本的常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分析信息、综合归纳信息的能力。三、课堂总结 盘点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处方和非处方药的区别,明白了合理用药的原则和方法。 学生小组内总结、归纳,全班交流补充。 归纳并记忆课堂知识点。四、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小军不小心擦破了皮肤,回家后立即用黄酒送服了8粒连花清瘟胶囊,他的做法是否妥当 学生积极而又热烈地分析讨论,有序抢答问题:不妥当。 学以致用,巩固提升,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第三节 合理用药维护人体健康教学是一门艺术,用好教材,大可不必拘泥于教材,这需要在钻研上下功夫。有关“合理用药”,学生在这方面有很多生活经验,如何认识这些经验,去伪存真,需要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激活”教材,共同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