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第1课 《顺序选择画花样》教案【湘科版】《信息科技》 五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单元第1课 《顺序选择画花样》教案【湘科版】《信息科技》 五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1课《顺序选择画花样》教学设计
课题 顺序选择画花样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认识到控制结构是处理信息、实现数字化表达的基础,能主动发现生活中可通过编程解决的图案设计问题。计算思维:理解顺序结构的 “步骤先后” 和选择结构的 “条件判断” 逻辑,将复杂图案分解为有序步骤或分支条件。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运用编程工具实践控制结构,探索不同结构组合对图案效果的影响,创造性设计独特图案。信息社会责任:在编程过程中遵守数字工具使用规范,合理分享编程作品,理解数字化创作的版权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控制结构中的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
教学难点 能够区别控制结构中的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并根据原理完成窗花制作实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3.1课 顺序选择画花样1、单元学习目标(1)理解顺序、选择和循环控制结构。(2)体验编程实现三种基本控制结构。(3)初步理解模块化编程的基本方法和价值。剪纸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春佳节贴窗花剪纸是中国传统习俗。窗花图案丰富多样,充满想象力,既烘托了节日的氛围,又传递着美好的寓意,深受人们的喜爱。手工制作美丽的窗花,不仅需要高超的技巧,还要花费大量时间。能否让计算机帮助我们完成这一任务呢 让我们一起探究通过编程绘制窗花图案的方法,感受图案变化中蕴含的民族智慧与文化内涵,成为民间艺术小传人。2、观看视频。3、活动背景:人们常用折纸、绘画和剪刻的形式,创作出造型各异、内涵丰富的窗花这些窗花图案往往包含一些相同的元素,如“拉手娃娃””“蝴蝶花边”等。那么,如何通过编程画出这样的图案呢 4、活动目标1.认识控制结构中的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2.初步学会编程实现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 学习本单元学习目的。课程新知导入。 帮助学生学习更有目标性。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本课研究内容。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一、认识顺序控制结构观察“拉手娃娃”窗花,可以发现它是由四个相同的“娃娃”图案元素连接而成。手工绘制一组完全相同的图案,不仅难度大,而且效率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图章或模具来完成这样的工作,省时又省力。基于同样的原理,我们可以先设计制作一个“娃娃”图案图章,按照“定位→盖章”的步骤,画出由多个相同图案组成的图形顺序结构:根据指令语句的排列顺序,从上至下依次执行。顺序结构:是程序中最基本的控制结构,按代码书写顺序依次执行步骤,前一步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步,无分支或跳转。应用:绘制固定图案(如先画直线、再画圆形、最后填充颜色);计算数学表达式(如先算加法、再算乘法)。选择结构:选择结构:根据条件判断结果选择执行不同分支的代码,满足条件执行 A 操作,不满足则执行 B 操作(或不执行),核心是 “条件判断 + 分支执行”。应用:根据输入颜色参数选择图案填充色(如输入 “红” 则填充红色,否则填充蓝色);判断数值大小后绘制不同大小的图形(如数值 > 5 画大三角形,否则画小三角形)。二、编程实现顺序结构根据算法编写绘制窗花图案的简单程序。探究实践1.导入画笔功能模块。绘制或上传“娃娃”造型。2.在“画笔”模块中,使用“图章”实现图案复制,在“运动”模块中使用“移动”实现图案平移。3.检查、调试、运行程序,观察运行结果。三、编程实现选择结构窗花图案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基础图案元素,采用同样的方法,画出不同的窗花图案。根据这个方法,我们可以让计算机程序按照指令,画出不同的窗花图案。选择结构:依据一定的条件选择执行语句,而不是严格按照语句出现的顺序。探究实践分别选择“娃娃”与“爱心”两种图案元素,设计选择结构程序,实现计算机根据用户的选择绘制相应的窗花。1.分别设计“娃娃”与“爱心”图案元素造型。在“外观”功能区切换角色的不同造型。2.通过“询问”“回答”指令,获取选择命令。3.根据算法編写程序。4.运行程序,分别输入“娃娃”与“爱心”,观察运行结果。开动脑筋小组讨论:如果输入的内容既不是“娃娃”也不是“爱心”,程序运行会出现什么结果 对照流程图,描述程序运行过程。执行 “else” 分支(若有):如显示 “输入无效” 或不执行任何绘图操作;无 “else” 分支时:程序跳过所有预设逻辑,不执行绘图,仅完成前序非条件步骤(如初始化画笔)后结束。
具体结果取决于程序是否包含对 “其他输入” 的处理逻辑。四、提升练习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 )A.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不能组合在一起B.按照顺序依次执行的是顺序结构C.选择结构需要通过判断来实现2.尝试根据输入命令,画出以下两种图案。五、开拓视野选择结构程序积木的种类选择结构程序积木有以下两种,它们可单独使用,也可以进行组合嵌套实现选择与多重选择的功能。六、课堂练习完成课件27—29页的课堂练习题。七、拓展延伸1、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的对比维度顺序结构选择结构执行逻辑按顺序依次执行,无分支按条件判断结果选择分支执行核心要素步骤的先后顺序条件表达式、分支代码块适用场景固定流程、无判断需求的任务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处理的任务2、嵌套结构嵌套结构指一种控制结构中包含另一种控制结构,通过层级组合实现更复杂的逻辑。(1)选择结构中包含顺序结构当选择结构的某个分支需要执行多个连续步骤时,就形成了 “选择结构包含顺序结构”。例如:若满足 “屋顶颜色为红色” 的条件,则先画三角形屋顶,再填充红色(两个顺序执行的步骤)。(2)顺序结构中包含选择结构当顺序执行的流程中需要插入条件判断时,形成 “顺序结构包含选择结构”。例如:先画房屋主体(长方形),再判断 “是否需要烟囱”(若需要则画矩形烟囱,否则不画)。3、变量与选择结合核心逻辑用变量存储图案参数(如边长=输入数值),通过选择结构判断变量范围,执行不同绘图逻辑。实例:根据边长画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定义变量side,接收用户输入的数值(如 30、60、90)。选择结构判断:若side > 50:画边长为side的大正方形,线条粗细设为 5。若side ≤ 50:画边长为side的小正方形,线条粗细设为 2。 初步认识顺序控制结构。进一步学习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完成时间探究。完成选择结构编程实践。完成思考题。完成提升练习。学习更多知识内容。完成练习题。进行知识拓展。 认识本课主要研究内容,帮助学生了解顺序结构下制作娃娃图案的原理。结合具体的案例介绍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进而强化对本课所学知识点的认识。图文结合,讲述如何进行程序编写完成窗花制作,考察学生实操能力,调动课堂参与度。在学习完顺序结构相关知识后,介绍选择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实操中感受两者之间的区别,强化所学内容。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深化对本课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完善所学知识。巩固所学知识,考察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拓宽学生知识面。
课堂小结 顺序选择画花样1.进行新知引入2.认识顺序控制结构3.编程实现顺序结构4.编程实现选择结构5.进行知识拓展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使用选择结构实现 “四季花” 图案 —— 输入 “春”“夏”“秋”“冬” 时,分别绘制对应颜色的花朵(如春天粉色、夏天红色),输入其他内容则绘制白色花朵。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板书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