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第4课《设计网络安全宣传语和画报》教案【桂科版】《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跨学科主题学习第4课《设计网络安全宣传语和画报》教案【桂科版】《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4课《设计网络安全宣传语和画报》教学设计
课题 设计网络安全宣传语和画报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七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能主动发现网络安全风险,敏锐感知个人信息保护与网络行为规范的重要性,理解网络安全宣传对维护社会稳定的价值。计算思维:能将复杂的网络诈骗手段抽象为“输入-输出”模型,运用逻辑归纳设计针对性的宣传标语与画报框架。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合理使用数字工具,将网络安全知识转化为漫画、短视频等创新形式。信息社会责任:通过宣传作品传递“不造谣、不传谣、不轻信”的网络行为准则,,初步形成用信息技术维护社区安全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能够主动宣传网络安全,发现网络风险。
教学难点 设计针对性的宣传标语与画报框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5.4课 设计网络安全宣传语和画报观看视频。 课程新知导入。 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本课研究内容。
讲授新课 一、活动建议: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网络诈骗事件在青少年、老年人群体中频频发生,网络安全的科普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都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将网络安全知识通过科普小故事、轻漫画、短剧、相声等形式展现出来以场景式学习的方式让居民乐于接受、易于掌握。1.设计朗朗上口的网络安全宣传语,向社区居民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2.搜集典型的网络诈骗方式及案例,制成画报等形式在社区宣传栏进行科普。例如:假冒客服诈骗 手法:骗子冒充电商/银行客服,以“退款”“账户异常”为由索要验证码或诱导转账。
案例:某居民接到“快递丢失双倍赔偿”电话,点击虚假链接后银行卡被盗刷5000元。3.根据生活案例,制作网络安全知识小视频,在社区大屏幕进行播放。(播放视频)4.宣传互联网安全法律法规,帮助社区居民掌握必要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我设计的宣传语:1. 一根网线连万家,安全防护靠大家!2. 网络陷阱花样多,擦亮眼睛别踩坑!3. 网络安全像防盗,不设密码等于开门睡大觉!4. 密码锁好莫外传,陌生链接别乱点!5. 网络安全无小事,防骗防诈要牢记!二、项目成果小组将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感受、思考、困难与解决方法、收获进行整理,并制成数字作品(如演示文稿、视频等)在班里展示,评选出最佳小组。项目活动小结活动一小组联合社区民警举办《网络安全法》普法讲座,通过真实案例讲解"网络谣言传播""个人信息保护"等条款。居民互动积极,但部分老年人理解较慢,我们通过方言解说和图文手册辅助解决。最终收集到20+条居民法律咨询,成就感显著。活动二自编自演3分钟短剧《一个验证码的陷阱》,生动展示冒充公检法诈骗全过程。拍摄时遇到演员紧张忘词,通过分段录制和字幕补充解决。视频在社区大屏播放后,多位居民表示"再也不会轻信索要验证码的电话"。
收获 :学会用视觉设计简化复杂信息,居民反馈“一看就懂”。活动三设计《网络安全防护三步走》漫画手册,将复杂法律条文转化为"密码设置""Wi-Fi连接"等生活场景图示。初稿专业术语过多,后改用"红绿灯"标识风险等级(红色=禁止,绿色=安全),发放300份后被社区列为常备宣传资料。活动四组织"网络安全法知多少"有奖竞答,设置"转发谣言罚多少钱"等实用题目。最初参与度低,后改用扫码答题+即时抽奖模式,吸引150+居民参加。活动数据为社区完善普法形式提供参考依据。三、项目评价自我评价评价标准得分(0~10分)熟悉互联网软硬件设施,小组合作组建小型无线局城网9分熟练掌握信息的搜索与获取方法,能制作并发布数字作品8分树立良好的协作意识,熟练掌握在线工具的使用方法9分了解常见的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掌握网络安全防护的有效措施10分以实际行动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在使用网络服务时遇到的问题8分小组互评评价标准得分(0~10分)积极融入团队,与小组成员保持良好沟通9分主动解决问题,善于听取他人意见10分按时完成自己分配到的任务10分教师评价评价标准得分(0~10分)小组项目进展顺利,表现出色,完成所有任务,总体目标基本实现9分小组问团队成员分工明确,成员参与度高,合作氛围浓厚9分项目展现内容丰富,能使用多种信息表现形式进行汇报;语言逻辑清晰、准确,表达能力强9分二、课堂练习完成课件16—18页的课堂练习题。三、拓展延伸1、技术揭秘:黑客常用工具与反制手段 黑客的“小工具”: 1.扫描工具: 像“网络探测器”,快速寻找电脑或网络的“敞开大门”(漏洞),找到弱点准备下手。 2.恶意软件:病毒: 像会传染的“破坏王”,搞乱或删除文件。木马: 伪装成好软件(如游戏),骗你安装后,在背后偷密码或开“后门”。勒索软件: 锁住你的重要文件,逼你交钱才解锁。 3.钓鱼攻击: 伪造假邮件、假网站(像银行、游戏官网),用“紧急通知”或“中奖信息”骗你点链接或交密码,玩的是“心理战”。反制手段: 1.防火墙: 像“网络守门员”,检查所有进出数据,挡住可疑访问。 2.杀毒软件: 你的“电脑医生”,安装并及时更新,能扫描发现并清除病毒、木马。 3.及时更新: 操作系统和软件就像“城墙”,发现漏洞(裂缝)要马上打“补丁”(更新),堵住黑客的路。 4.火眼金睛: 不轻信陌生邮件/短信里的链接和附件,不在可疑网站输密码。保持警惕是关键!2、法律进阶《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保法》)是守护数字世界安全的重要法律,尤其重视保护青少年!它要求任何收集你信息(如姓名、电话、位置)的App或网站,必须明确告知用途并征得我们家长同意,且只能收集最少必要信息。我们拥有知情权、要求删除权及撤回同意权。记住:注册新服务先问家长、细看隐私条款、不随意泄露敏感信息、警惕陌生链接、设置强密码。用好《个保法》这个“数字护身符”,做自己信息安全的聪明小卫士!3、社区调查当前社区网络安全防护呈现“人防+技防+联防”的综合态势:
在技术层面,多地社区通过升级防火墙、定期漏洞扫描、强化实时流量监测等手段提升防御能力,例如深圳平湖街道优化网络节点结构并更新病毒库,以应对外部威胁1;人员培训上,社区联合公安、网信部门开展针对性宣传,如沧州新华区创新“十分钟辟谣小课堂”,结合AI换脸诈骗等案例普及反诈知识2,湖北黄家湾社区则针对商户排查密码设置薄弱点并警示公共Wi-Fi风险3。联防机制方面,整合“辟谣专家团”“红色合伙人”等多元力量(如党员、法律工作者),形成普法宣传合力,推动《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进社区,增强居民对谣言、信息泄露的辨识能力245;同时聚焦老年群体等易受害对象,通过典型案例揭露支付诈骗风险,筑牢基层数字防线6。整体而言,社区正从技术加固、意识提升、法治普及三向发力,但面对持续演变的网络威胁,仍需强化动态防护与长效教育机制。 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完成宣传标语设计活动。分享小组活动成果,并完成活动小结表格。完成项目评价。完成课堂练习。进行知识拓展。 初步引导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积极开动脑筋。鼓励学生简洁分享所思所感,并完成活动小结,加深对知识的印象。通过再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分,总结经验教训考察学生对本课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拓宽学生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设计网络安全宣传语和画报1、进行新知引入2、设计宣传标语并进行总结3、进行项目评价4、完成课堂练习5、进行知识拓展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1、 设计一份“社区反诈小画报”。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板书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