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第2课时耳与听觉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5学年生物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2 第2课时耳与听觉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5学年生物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耳与听觉
1.描述耳的结构及其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概述听觉的形成过程,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3.关注日常生活中耳的卫生保健,养成保护耳和听力的良好习惯。
重点: 1.耳的结构和功能。
2.听觉的形成过程。
难点: 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生活场景:小巷里,行人听见汽车鸣喇叭迅速躲避;电话铃响,小丽赶紧跑去接电话;课堂上,小组同学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大课间,同学们随着音乐节拍做广播体操。 提出问题:“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我们生活在有声世界中,这主要是人体哪个器官的功能 学生思考回答:耳朵。 教师:人从外界接收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一)耳与听觉 1.耳的结构 (1)提出问题:你看到的就是耳的全部吗 耳由几部分构成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5页“图16-21 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初步了解耳的各部分结构,并作答:我们能看到的主要是耳的外耳部分;耳主要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 (3)多媒体展示“耳的结构示意图”, 指出其中的结构,让学生说出其名称。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耳结构功能外耳耳郭、外耳道收集声波、传送声波 中耳鼓膜、鼓室、听小骨 产生振动并将振动传导到内耳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耳蜗内具有听觉感受器,前庭、半规管与身体平衡有关
提问:咽部有炎症时,为什么易患中耳炎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鼓室中的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咽部有炎症时,病菌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2.听觉的形成 教师讲述并提出问题:耳的复杂结构为听觉的形成提供了结构基础,这也体现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1)听觉是在身体的哪个部位产生的 (2)你认为耳的哪些结构受损会影响听觉的产生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总结出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通过阅读教材填写表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总结能力。
(3)尝试用结构图示来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 (1)听觉是在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产生的。 (2)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受损,都可能影响听力,甚至丧失听觉。 (3)听觉的形成过程可用图示表示为: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教师补充: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嚼口香糖可以使咽鼓管张开, 保持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防止震破鼓膜。 (二)保护耳的健康 教师:耳朵是身体的“小雷达”,它能够帮助我们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护耳的健康呢 学生: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口堵耳,防止震破鼓膜;不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以免戳伤鼓膜和外耳道;鼻咽部有炎症时及时治疗,以免引起中耳炎。 另外,要减少或消除周围环境的噪声,生病时要安全用药,戴耳机听音乐时要选择合适的音量和时间。 结合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听觉的产生。 培养学生的用耳习惯,保护耳健康。
三、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1)某位患者,经医生检查其耳的结构完整无损,可是他却听不见声音。这可能是哪部分结构发生病变导致的 (2)当你在“打哈欠”时,可能会听不清声音,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思考后回答: (1)根据听觉形成过程,某人耳的结构完整无损,却听不见声音,可能是听神经损伤或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损伤。 (2)“打哈欠”时影响了鼓膜的振动。
第2节 人体的视觉与听觉
第2课时 耳与听觉
一、耳与听觉
1.耳的结构和功能

2.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
二、保护耳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过程,形成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结合日常用耳习惯,提高了学生保护耳健康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关爱听障人士的社会责任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