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七章 第2节 第2课时免疫的功能和免疫规划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第七章 第2节 第2课时免疫的功能和免疫规划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七章 健康地生活
第二节 免疫与免疫规划
第2课时 免疫的功能和免疫规划
一、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
通过分析免疫的功能与免疫规划的意义,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结合过敏反应、艾滋病等案例,形成对生命健康的科学认知。
2.科学思维:
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阐明免疫系统的“识别-清除-维持”机制。
3.态度责任:
结合国家免疫规划政策,树立预防传染病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讨论艾滋病传播途径,倡导科学防治与关爱患者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免疫的功能;免疫规划的意义;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
难点
免疫功能异常(如过敏反应)和器官移植导致的免疫排斥的机制分析。
三、素材资源(电子资源)
1.《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视频
2.《如何看待艾滋病患者》视频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预防接种证”图片。 提问: “你接种过哪些疫苗?它们如何保护你?” 引导学生回想上一课时《疫苗的诞生》,引导学生思考疫苗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分组讨论接种疫苗的经历,列举已知的疫苗名称及预防的疾病。 结合上一课时内容,总结疫苗的作用原理。 从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习兴趣,引出“免疫规划”主题。 初步建立“疫苗-抗体-免疫保护”的逻辑链。
新课讲授1: 免疫系统的功能 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 展示图片:通过卡通人物模拟免疫的作用机理。 提问: “免疫的功能对人体总是有益的吗?” 以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过敏反应(如花粉过敏)为例。 免疫缺陷与艾滋病 数据呈现:全国艾滋病感染人数趋势图,引导学生分析传播途径。 绘制“免疫功能三线图”,标注核心关键词(识别、清除、维持)。 小组辩论:“免疫功能是否总是对人体有益?”(结合器官移植与过敏反应)。 通过可视化素材与案例讨论,深化对免疫功能的理解。 培养辩证思维,理解免疫系统的“双刃剑”效应。
活动1——传染病的流行环节 情景模拟: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 展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视频《如何看待艾滋病患者》,纠正“日常接触传播”的认知误区。 角色扮演:分饰医生、患者、家属等角色,模拟科学防治与关爱场景。 撰写倡议书:“用科学消除歧视,用爱心传递温暖”。 破除对艾滋病的偏见,培养科学态度与人文关怀。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践行健康生活的社会倡导者角色。
活动2——免疫规划的社会意义 展示《中国免疫规划成就》资料包(如脊髓灰质炎、乙肝发病率下降数据)。 组织活动:“我是防疫小专家”——设计一份社区免疫宣传海报。 分析资料,总结免疫规划对传染病控制的作用。 小组合作完成海报设计,内容需包含“疫苗作用”“接种程序”“社会责任”等要素。 从理论走向实践,强化免疫规划的社会价值认知。 通过项目式学习,提升团队协作与创新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完成练习册25-26页,梳理免疫规划的核心知识点。
实践作业:采访家庭成员的疫苗接种史,撰写《我家免疫小档案》。
拓展探究:查阅资料,了解“群体免疫”概念,分析其科学性与局限性。
教学反思 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学生能有效链接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 需关注个别学生对免疫机制的理解难度,通过分层任务加强个性化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