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一章 第3节 生物圈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第一章 第3节 生物圈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一章 生态系统
第三节 生物圈
一、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
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形成“生物与环境是统一整体”的生态观。
通过分析不同生态系统的功能,感悟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科学思维:
通过资料分析与对比,归纳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关联性,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结合实例,运用“整体与局部”的思维解释生物圈的整体性。
3.态度责任:
树立“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态责任意识。
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保护本地生态系统的可行性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生物圈的范围与功能;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关联性。
难点
理解生物圈的整体性及其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表格,倡议书设计模板。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森林、草原、海洋、湿地等生态系统)。 提问: “这些生态系统中的‘代言人’(如松鼠、鲸鱼)如何体现其所在生态系统的特点?” 播放短视频《地球的呼吸》,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为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 观察图片,结合课本内容,分组讨论不同“代言生物”的生存环境的特点。 列举生物圈为生命提供的生存条件(如氧气、水、温度等)。 通过视觉化素材激发兴趣,关联学生已有认知,引出生物圈的概念。
活动1: 生物圈的范围与功能 任务1:利用动态示意图展示“生物圈的三圈层”(大气圈底部、水圈、岩石圈表面)。 提问: “如果岩石圈厚度增加1米,会对生物圈产生什么影响?” 任务2:组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对比“森林、草原、海洋、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和作用。 分析三圈层的关系,讨论生物圈范围的有限性及保护意义。 小组合作填写表格,总结不同生态系统的功能(如森林“地球之肺”、湿地“地球之肾”)。 通过问题驱动与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能力,强化对生物圈的整体性认知。
新课讲授: 生态系统的关联性 提供案例:“某地森林砍伐导致河流泥沙增多,下游湿地生态恶化。”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间的物质与能量流动。 提问:“城市生态系统依赖哪些自然生态系统?举例说明。” 绘制简易流程图,展示“森林→河流→湿地”的物质传递路径。 结合生活经验,列举城市生态系统与农田、淡水生态系统的关联(如水资源、粮食供应)。 通过真实案例与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间的依存关系,渗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活动2: 保护生物圈,我能做什么? 发起辩论活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是否矛盾?” 布置任务:设计一份《校园生物圈保护倡议书》,要求包含具体措施(如垃圾分类、节水行动)。 分组辩论,结合实例论证观点(如“绿色能源开发”“生态旅游”)。 合作完成倡议书,并派代表展示设计思路。 通过辩论与实践任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社会责任感,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力。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完成练习册49-50页。
实践作业:观察社区中的一种生物(如树木、鸟类),记录其与环境的关系,撰写100字报告。
挑战任务:调研本地湿地或森林公园的生态现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 通过案例分析与思维导图,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生物圈的整体性。 辩论环节需注意平衡不同观点,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生态与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