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讲义 (含答案)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讲义 (含答案)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资源简介

2.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讲义
知识梳理
一、有理数加法
1.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两个正数相加,结果为正,绝对值相加);(两个负数相加,结果为负,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例如:(正数绝对值大,结果取正,用大绝对值减小绝对值);(负数绝对值大,结果取负,用大绝对值减小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相加得)。
(3)一个数同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如:,。
要点诠释:
1.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首先要判断两数的符号情况,然后根据相应法则进行计算。
2.对于异号两数相加,确定结果的符号是关键,一定要比较两个加数绝对值的大小。
3.有理数加法运算的结果可能是正数、负数或,其符号和绝对值都由加数的情况决定。
二、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
例如:,无论加数位置如何交换,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
例如:,先计算,再加上得到;右边先计算,再加上也得到。
要点诠释:
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广到多个有理数相加的情况。
2.利用加法运算律可以简化有理数加法运算,通常将互为相反数的数结合相加(和为),将同号的数结合相加,这样能使计算更简便。
三、有理数减法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例如:;(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它的正数形式的相反数)。
要点诠释:
1.有理数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后,就可以按照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2.理解“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的相反数”这一转化思想是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关键,它将减法运算纳入到加法运算的体系中,便于统一运算规则。
四、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1.运算方法: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通过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然后按照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然后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和结合,和结合进行计算。
要点诠释:
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要先将减法全部转化为加法,再观察式子中数的特点,合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这样能提高计算效率,减少错误。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2.某种食品保存的温度是,以下几个温度中,不适合储存这种食品的是(  )
A. B. C. D.
3.算筹我国是最早认识负数并进行相关运算的国家,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其著作《九章算术注》中,用算筹(小棍形状的记数工具)来表示正负数,其中正放表示正数,斜放表示负数,例如图①表示的是的运算过程.按照这种方法,可推算图②中的算式为(  )
A. B. C. D.
4.文文想了解北京某天的天气情况,用手机查询到北京这天的天气情况如图所示,则北京这天的温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  )
A. B. C. D.
5.如图,如果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且点B在原点左侧,那么点B表示的数是(  )
A.5 B.﹣5 C.2 D.﹣2
6.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 B.
C. D.
7.如果,且,那么m,n,,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8.已知,,且,则的值为(  )
A. B. C.或 D.或
二、填空题
9.式子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是   .
10. 已知A地的海拔是-53米,而 B地比 A 地高30米,则B地的海拔是   米.
11.如图,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的和为   .
12. - 4.5 与2.5 之间的所有整数之和是   .
13.计算: =   .
14.若a的相反数是-3,b的绝对值是4,则a-b=   .
三、解答题
15.计算:
(1)
(2)4.8-3.4-(-4.5).
(3)
(4)
16.某学习小组学生的平均身高是,班长嘉淇记录了部分数据如下表.
姓名
身高/ 162   160     175
与平均身高的差值/    
(1)将上表补充完整;
(2)最高与最矮的学生是谁?他俩身高相差多少?
17.计算:
王林的做法如下:
解:原式(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王林发现自己的答案和同学们的不一样.
(1)解法中第二步运用了:   (运算律);
(2)请指出他从第 ▲ 步开始出现错误,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
18.张华记录了今年雨季某地河水的水位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正号表示比前一天高,负号表示比前一天低):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水位变化(m) +0.25| +0.80 -0.40 +0.03 +0.28 -0.36 -0.04
(1)本周星期   的水位最高,星期   的水位最低.
(2)与上周日相比,本周日的水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写出计算过程)
19.如下图所示,在数轴上,a,b,c对应的数,且b和c到原点距离相等,结合数轴与绝对值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a,b,c对应的数分别为、、,则数轴上表示5与a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表示和c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m和数n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则a到c的距离是______
(2)确定符号: ______0, _____0,_____0,______0;
(3)化简:;
参考答案
1.D
2.A
3.B
4.B
5.D
6.A
7.B
8.C
9.
10.-23
11.-1
12.-7
13.-4.75
14.7或-1
15.(1)解:原式=-1.25+2.75=1.5
(2)解:原式=4.8-3.4+4.5=5.9
(3)解:
(4)解:原式=2.5+2.5+1-1.5=4.5
16.(1)解:由题意得:平均身高为,

将表补充完整如下:
姓名
身高/ 162 173 160 158 168 175
与平均身高的差值/
(2)解:由表格数据可得学生最高,学生最矮;
他俩身高相差。
17.(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解他从第三步开始出现错误,正确的解题过程如下:
18.(1)二;一
(2)解:0.25 + 0.80 - 0.40 + 0.03 + 0.28 - 0.36 - 0.04 = 0.56m
由于计算结果为正数,所以与上周末相比,本周日的水位是上升了.
19.(1);;
(2),,,
(3)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