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4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4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配套初中数学北师版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4 有理数的乘方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感受大数,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
2.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
3.感受科学记数法的作用,体会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优越性及必要性.
4.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发展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
难点:感受科学记数法的作用,体会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优越性及必要性.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情境引入】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疑问,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比100万还大的数,比如:
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国全国总人口约为1440000000人.
地球半径约为6400000 m.
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
提出问题:这些大数书写起来非常不便,也容易写错. 请同学们想一想,有使这些大数易写易读的方法吗?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比较大的数字,启发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 探究新知
【探究】
(1)计算:
101=____ , 102=____ ,103=____ ,
104=______,105=_______,
(-10)2=____ , (-10)3=____ ,
(-10)4=______,(-10)5=_______。
预设答案:10,100,1000,10000,100000;
100,-1000,10000,-100000。
(2)观察上面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思考:
1.指数与运算结果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2.指数与运算结果的位数有什么关系?
预设答案:
①10的指数等于1后面0的个数;
②10的指数比运算结果的位数少1;
③反之,1后面有多少个0,10的幂指数就是多少.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后思考,并交流反馈.
师讲解:我们可以借助乘方的形式表示大数.
1440000000=1.37×109
6400000=6.4×106
300000000=3×108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小于-10的数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表示,如-2590000可以表示成2.59 ×106。
思考:
想一想,这里的a和n该怎样确定呢?
预设答案:
科学记数法中,10的指数n的确定方法有两种:
① 比原数整数部分的位数少1(当原数的绝对值≥10时);
②由小数点的移动位数来确定.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学习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底数是10的幂的特点,让学生正确理解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
【做一做】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数据:
(1)赤道长约为40000000 m;
(2)地球表面积约为510000000 km2.
预设答案:
解:(1)40 000 000 m=4×107 m;
(2)510 000 000 km2=5.1×108 km2.
方法点拨: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的“三步法”:
①定a:a必须满足1≤a<10;
②定n:n的值比原数的整数部分的位数少1;
③写数:写成a×10n的形式.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并总结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小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
【合作交流】
2016 年,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如图 )运算速度可达到1250 000 000亿次 /s。假设一个人每秒可做一次简单的运算,要完成1250 000000亿次运算大约需要多少年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预设答案:
一年总共有:
365×24×60×60=31536000s=3.1536×107s;
1250 000000亿=1250 000000×108=1.25×1017。
完成1250 000000亿次运算大约需要:
(1.25×1017)÷(3.1536×107)≈3.96×109(年)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调查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数,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对大数进行描述,巩固科学记数法.
环节三 应用新知
【典型例题】
教师出示练习,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
例1 2018年10月23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这座大桥集跨海大桥、人工岛、海底隧道于一身,全长约55000 m. 其中55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 5.5×103 B. 55×103
C. 5.5×104 D. 6×104
分析:a必须满足1≤a<10;
n的值比原数的整数部分的位数少1.
答案:C
例2下列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是什么?
(1)1×105; (2)4×103;
(3)8.5×106; (4)7.04×102.
分析:
(1)还原后原数的整数部分的位数等于n+1;
(2)原数等于把a的小数点向右移动n位后所得的数;
(3)若向右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用0补上.
答案:
(1)1×105 =100000;
(2)4×103=4000;
(3)8.5×106=850000;
(4)7.04×102=704.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并反馈. 学生根据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还原原数,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灵活掌握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并能将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进行还原.
环节四 巩固新知
教师活动: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0000,3000000,121000000.
解:
10000=1×104;
3000000=3×106;
121000000=1.21×108.
2.写出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
(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约为7.2×105 m2;
(2)人体中约有2.5×1013个红细胞;
(3)全球每年大约有5.77×1014 m3的水从海洋和陆地转化为大气中的水汽.
答案:
解:(1)7.2×105=720000;
(2)2.5×1013=25000000000000;
(3)5.77×1014=577000000000000.
3.一个正常人的心跳平均每分70次,一年大约跳多少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结果.一个正常人一生心跳次数能达到1亿次吗?
解:70×60×24×365=3.6792×107(次).
所以,一个正常人的心跳一年大约跳3.6792×107次.
一个正常人的心跳达到一亿次大约需要2.8年,所以一生肯定能达到1亿次.
学生活动:自主完成练习,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独立完成练习的习惯.
环节五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尝试归纳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及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养成回顾梳理知识的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