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有理数的乘法 教学设计(3课时) 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1 有理数的乘法 教学设计(3课时) 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2.2.1 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
2.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重点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难点
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活动1 新课导入
1.计算:(1)(-5)+(-5)=__-10__;
(2)(-5)+(-5)+(-5)=__-15__;
(3)(-5)+(-5)+(-5)+(-5)=__-20__;
(4)(-5)+(-5)+(-5)+(-5)+(-5)=__-25__.
2.猜想下列各式的值:
(-5)×2=__-10__;(-5)×3=__-15__;
(-5)×4=__-20__;(-5)×5=__-25__.
3.两个有理数相乘有几种情况?
答:五种:正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正数乘负数;正数乘0;负数乘0.
◆活动2 探究新知
1.教材P38~39 内容.
提出问题:
(1)积的符号与乘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
(2)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是多少?
(3)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
2.教材P39 思考
提出问题: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与小学的乘法法则有什么不同?
(2)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有哪些?
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
◆活动3 知识归纳
1.两数相乘,同号得__正__,异号得__负__,且积的绝对值等于乘数的绝对值的积.
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__0__.
3.乘积是__1__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即当a≠0时,a的倒数是____.
◆活动4 例题与练习
例1 教材P39 例1.
例2 教材P40 例2.
例3 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2,求a+b+|x|-cd的值.
解:由题意,得a+b=0,cd=1,x=-1,所以原式=0+1-1=0.
例4 规定一种新运算“※”,两数a,b通过“※”运算得(a+2)×2-b,即a※b=(a+2)×2-b,例如3※5=(3+2)×2-5=10-5=5.根据上面规定解答下列问题:
(1)求7※(-3)的值;
(2)7※(-3)与(-3)※7的值相等吗?
解:(1)7※(-3)=(7+2)×2-(-3)=21;
(2)因为(-3)※7=[(-3)+2]×2-7=-9,所以7※(-3)与(-3)※7的值不相等.
练习
1.教材P40 练习第1,2,3题.
2.若□×(-2)=1,则在□内填一个数应是(D)
 A. B.2 C.-2 D.-
3.如果a+b<0,ab>0,那么a,b这两个数(B)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一正一负 D.符号无法确定
4.如图,按下面程序计算,如果输入的数是-2,那么输出的数是__-162__.
5.计算:
(1)(-3)×9;(2)(-0.01)×0;(3)(-)×(-2).
解:(1)原式=-27;(2)原式=0;(3)原式=1.
◆活动5 课堂小结
1.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用.
2.倒数的概念及运用.
1.作业布置
(1)教材P47 习题2.2第1,2,3题;
(2)对应课时练习.
2.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1.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能自主探究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在有理数运算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及其应用.
▲难点
逆用分配律来简化计算.
◆活动1 新课导入
1.回顾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计算:
(1)(-)××(-)×;(2)25×125×32;(3)93×101.
◆活动2 探究新知
1.计算下列各题:
(1)(-6)×5与5×(-6);
(2)[(-4)×(-5)]×3与(-4)×[(-5)×3];
(3)5×[3+(-7)]与5×3+5×(-7).
提出问题:
(1)通过对(1),(2),(3)的计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归纳你所发现的规律.
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
2.教材P41 探究.
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
◆活动3 知识归纳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__交换乘数的位置__,积不变,即ab=__ba__.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__前两个数__相乘,或者先把__后两个数__相乘,积不变,即(ab)c=__a(bc)__.
3.分配律: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__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__相乘,再把__积相加__,即a(b+c)=__ab+ac__,有时也可以逆用:ab+ac=__a(b+c)__.
◆活动4 例题与练习
例1 教材P41 例3.
例2 计算:
(1)(-4)×(-18)×(-25);   
解:原式=(-4)×(-25)×(-18)
=100×(-18)
=-1 800;
  
(2)×(-)×(-).
解:原式=×(-)×(-)
=(-5)×(-)
=.
例3 用简便方法计算:
(1)(-)×12.5×(-5)×(-0.08);
解:原式=[(-)×(-)]×[12.5×(-0.08)]
=1×(-1)
=-1;
(2)(--+-)×(-36);
解:原式=(-)×(-36)-×(-36)+×(-36)-×(-36)
=21+30-+27
=37.5;
(3)6.86×(-5)+6.86×(-12)+6.86×17.
解:原式=6.86×(-5-12+17)
=6.86×0
=0.
练习
1.教材P43 练习第1题.
2.式子(-+)×4×6=(-+)×24=12-15+14中,运用的运算律是(D)
 A.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 B.乘法交换律及分配律
 C.加法结合律及分配律 D.乘法结合律及分配律
3.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1)(-)×(-12)×(-)×;
解:原式=[(-)×(-)]×[(-12)×]
=1×(-3)
=-3;
(2)(--)×(-48).
解:原式=×(-48)-×(-48)-×(-48)
=-44+56+26
=38.
◆活动5 课堂小结
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2.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问题.
1.作业布置
(1)教材P48 习题2.2第4题;
(2)对应课时练习.
2.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多个有理数的乘法
1.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法则.
2.会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重点
多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
▲难点
多个有理数的乘法.
◆活动1 新课导入
1.两数相乘,同号得__正__,异号得__负__,且积的绝对值等于乘数的绝对值的积.
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__0__.
◆活动2 探究新知
1.教材P42 探究.
提出问题:
(1)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乘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
2.教材P42 计算:(-3)××(-)×(-).
提出问题:
(1)多个不为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
(2)归纳一下计算多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的步骤.
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
3.乘数有0的乘法计算.
提出问题: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乘数为0,那么积等于多少?
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
◆活动3 知识归纳
1.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负的乘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__正__数;负的乘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__负__数.
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乘数为0,那么积为__0__.
◆活动4 例题与练习
例1 计算:
(1)(-3)××(-)×(-);
解:原式=-3×××
=-;
(2)(-5)×6×(-)×.
解:原式=5×6××
=6.
例2 计算:
(1)(-0.1)×(-100)×0.01×(-10);
解:原式=-(0.1×10)×(100×0.01)
=-1×1
=-1;
(2)(-5)×6×0×(-10)×(-8).
解:原式=0.
练习
1.教材P43 练习第2题.
2.下列各式的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是(C)
 A.(-3)×(-4)×6.2
 B.|-3|×|-4|×(-5.5)×(-3)
 C.(-13)×(-40)×(-99.8)
 D.(-15)×|87|×0
3.在数轴上,若表示有理数a,b,c,d的点均在原点的左侧,则a,b,c,d四个数的乘积(A)
 A.一定是正数 B.一定是负数
 C.可能是正数 D.可能是负数
4.绝对值不大于5的所有负整数的积是__-120__.
5.计算:
(1)×(-1.2)×(-);
解:原式=×(-)×(-)
=××
=;
(2)(-3)××(-)×(-).
解:原式=-(3×××)
=-.
◆活动5 课堂小结
1.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负的乘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数;负的乘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数.
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作业布置
(1)教材P48 习题2.2第5题;
(2)对应课时练习.
2.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