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 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 线段、射线、直线课题 第1课时 线段、射线、直线 授课类型 新授课授课人教学内容 课本P111-112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线段、射线、直线,并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2.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事实,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能够运用几何事实解释和解决具体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4.通过从事观察、比较、概括等活动,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有条理的数学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几何模型,线段、射线、直线的符号表示方法。 难点: 使学生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把几何图形与几何语言表示、符号书写很好地联系起来。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几枚图钉,薄窄木条或硬纸板条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观察美丽的图片,从数学角度阐述你观察到的与数学有关的事实,尽可能用数学词汇来表达。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组内交流小学学过的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有关知识。 师生活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可以近似做线段、射线和直线。让学生们积极发言,尽量让他们举出尽可能多的例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线段、射线、直线。(教师板书课题: 第1课时 线段、射线、直线) 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和事物引出所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离不开生活,渗透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的学习意识。2.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探究1】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 绷紧的琴弦、黑板的边沿都可以近似地看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手电筒、探照灯所射出的光线可以近似地看做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笔直的铁轨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它可以近似地看作直线。 议一议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做线段、射线、直线?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举手回答,其余学生补充。 教师活动:在几何中,我们怎样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独立思考,与组内同学交流、分析,举手回答。 我们可以用以下方式分别表示线段、射线、直线: 教师追问: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探究2】 画一画 一个点和一条直线可能会有哪些位置关系?请你画一画。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再动手操作。通过画图探究,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如图,直线m经过点P,也可以说点P在直线m上;直线m不经过点Q,也可以说点Q在直线m外。 做一做 (1)过一点A可以画几条直线 (2)过两点A,B可以画几条直线 (3)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再动手操作。通过画图探究,得出结论。 【归纳总结】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这一事实可以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的理解。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共同探索, 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规范性表示方法.熟悉数学中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之间的转化。 进行实验操作,并在观察、分析中达到预设目标。3.学以致用,应用新知 考点1 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 例1 下列生活中的实例,可以看成射线的是( ) A. 古筝上紧绷的琴弦 B. 人行横道线 C. 探照灯发出的光线 D. 数学书的边缘 答案:C 变式训练1 《红楼梦》第57回有这么一句话,“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儿,暗里只用一根红线,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请问,这里所说的“线”若是真的,则在数学中指的应是( ) A. 直线 B. 射线 C. 线段 D. 都不对 答案:C 考点2 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及画法 例2 下列各直线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直线A B.直线AB C.直线ab D.直线Ab 答案:B 变式训练2 下列各图中表示线段MN,射线PQ的是 ( ) 答案:C 考点3 直线的基本事实 例3 在墙壁上固定一根横放的木条,至少需要钉子的枚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变式训练3 要整齐地栽一行树,只要确定两端的树坑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坑所在的直线,这里所用的数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4.随堂训练,巩固新知 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线AB和直线CD是不同的直线 B.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 C.线段AB和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 D.直线AD=AB+BC+CD 答案:C 2.经过同一平面内任意三点中的两点共可以画出( ) A.一条直线 B.两条直线 C.一条或三条直线 D.三条直线 答案:C 3.如图所示,图中共有线段( ) A.8条 B.9条 C.10条 D.12条 答案:C 4.如图,将甲、乙两个尺子拼在一起,两端重合。如果甲尺确定是直的,那么乙尺一定不是直的。这个结论的数学依据是 . 答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5.如图,已知A,B,C,D四点,请按要求作图. (1)画直线AB; (2)画射线DB; (3)连接AC与射线DB交于点P。 答案:(1)如图,直线AB即为所求; (2)如图,射线DB即为所求; (3)如图,线段AC,点P即为所求。 为学生提供自我检测的机会,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授课,查缺补漏。5.课堂小结,自我完善 1.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 2.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 3.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关系 4.直线的性质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6.布置作业 课本P116习题4.1中的T1、T2、T6。 课后练习巩固,让所学知识得以运用,提高计算能力和做题效率。板书设计 第1课时 线段、射线、直线线段、射线、直线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投影区线段、射线、直线的关系直线的性质学生活动区提纲挈领,重点突出。教后反思 从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自然的就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抽象出数学问题后让学生交流讨论生活中基本图形大量存在的事实,让学生体验生活和数学的紧密相接;教师引导对线段、射线、直线作进一步的研究;在让学生反复动手操作去主动获得直线性质,并学习用语言描述出事实结论;小结交流所学所获所感.整节课呈现一种层层推进的节奏,环环相扣的衔接,也让学生经历了“情景导入一建立模型一解释运用与拓广”的数学过程。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