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 角第1课时 角课题 第1课时 角 授课类型 新授课授课人教学内容 课本P119-121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和角的表示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角的表示。 2.认识角的常用度量单位: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进一步认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及其大小关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难点: 正确使用角的表示法,角的单位换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量角器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谁能说说自己见过哪些角? 学生活动:课本有四个角,衣领有尖尖的角,剪刀张开也有角,钟表指针形成角,射击运动员射击时也有角度的调整…… 教师活动: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角,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走进角的世界,一起来研究角。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教师板书课题: 第1课时 角) 以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并由此引出新课。2.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探究】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通过举的例子和小学时对角的认识,能画出几个不同形状的角?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画出几个不同形状的角,与同桌交流自己所画的各种角。 教师活动:角是一个几何图形,请大家说说角是由什么图形构成的?我们应该怎样给角下定义呢? 学生活动:指名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画角,让学生分组讨论角的概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角的共同特点——角的两边都有一个公共的端点,组成角的两边是射线,给出角的定义。 【归纳总结】 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注意正确理解角的定义,首先组成角有两个条件:一是有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边;二是两条射线有一个公共的端点,这个公共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还应指出的是:我们平时画角的时候,只能将边画成两条线段,这是由于只能用角的一部分来研究角,而角的定义中边是两条射线,也就是说这两条边可以无限延伸。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我们都见过钟表,钟表的指针是怎样形成角的? 师生活动:学生指出是指针转动形成的角,教师拿圆规演示射线的旋转情况,并在黑板上画出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动态下角的定义。 【归纳总结】 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作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作周角。 教师问题:怎样用适当的方式来表示一个角呢 【归纳总结】 角用符号“∠”表示,读作“角”。 通常的表示方法有: (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如∠BAC(或∠CAB),中间字母A表示顶点,其他两个字母B、C分别表示角的两边上的点。注意: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2)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角,如∠A,但要注意的是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有同一个顶点时,不能用一个大写字母。 (3)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角:方法是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一个希腊字母,如,,等,记作∠,读作角。 (4)用一个数字表示角:方法是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一个数字如1,2,3等,记作∠1,读作角1。在一个顶点的角较多的情况下,也可以这样表示。 做一做 (1)用适当的方式分别表示图中的每个角。 (2)在图中,∠BAC,∠CAD和∠BAD能用∠A来表示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组内讨论交流,得出最终答案。 在测量角的度数时知道角的度量单位有度,请问角是否还有其他单位呢?单位之间的换算怎样?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认识度、分、秒,明确单位换算。 【归纳总结】 1.1平角=180°,1周角=360°. 2.1°的为1分,记作1′,即1°=60′. 3.1′的为1秒,记作1″,即1′=60″. 【教材例题】 例1 计算: (1)1.45°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秒? (2)1800″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度? 师生活动: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讨论,最终师生交流得出最终结果,并总结方法。 解:(1)60′×1.45=87′,60″×87=5 220″, 即1.45°=87′=5 220″; (2)()′×1 800=30′,()°×30=0.5°, 即1800″=30′=0.5°。 做一做 图4—22呈现了几个城市在中国地图上的大致位置。 (1)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的每两个城市之间的夹角。 (2)哈尔滨在北京的北偏东大约多少度? 教师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常借用角的表示方式,通常以正北、正南方向为基准,配以偏东或偏西的角度来描述物体的方向,在表示时,要在观测点画出方位图然后测量出角度表示出来。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指导总结角的度量步骤。 【归纳总结】 角的度量步骤 (1)对中:顶点对中心; (2)对线:一边与刻度尺的零度线重合; (3)读数。 角的定义的得出,不是教师以枯燥的形式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画图、观察图形的过程中,由教师引导提出问题,步步引导,自觉地去认识。 师生共同探究角的四种表示方法,教师强调四种表示方法的适用条件,并教读希腊字母,,,让学生对角的表示理解透彻。 在给出了角的四种表示方法后,立马给出一道练习题,是为了给学生出错的机会,让学生在对与错之间有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通过对具体环境中各种表示方法的合理性的探讨。小组内讨论交流,让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自然的体会到怎样在具体的环境中选择最恰当的表示方法,明确各种方法的特点,远比教师反复的唠叨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角的旋转观点的定义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因此,结合演示,举出实例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通过学生和教师画角,从静态、动态认识角的两种定义;结合所画的角的图形,认识有关角的概念,做到三种语言转化,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 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并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并对于知识的梳理也有个前后呼应,解决学生在预习新课时的问题。 以实景情景引入,让学生对方向有个明确的认识。3.学以致用,应用新知 考点1 角的定义、分类及表示方法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角是一条直线 B. 角的边越长,角越大 C. 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D. ∠EOF与∠FOE表示同一个角 答案:D 变式训练1 如图,下列说法: (1)∠ECG和∠C是同一个角; (2)∠OGF和∠DGB是同一个角; (3)∠DOF和∠EOG是同一个角; (4)∠ABC和∠ACB不是同一个角.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考点2 角度的换算 例2 下面等式成立的是( ) A.83.5°=83°5′ B.37°12′36″=37.48° C.24°24′24″=24.44° D.41.25°=41°15′ 答案:D 变式训练2 从上午8:12开始,经过23分钟,分针转过的角度是 . 答案:138° 考点3 方位角 例3 如图,小明家在点O处,铁一中陆港中学在点A处,则铁一中陆港中学位于小明家的( ) A. 北偏东50°方向上 B. 北偏东40°方向上 C. 南偏西50°方向上 D. 南偏西40°方向上 答案:B 变式训练3 《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指出,北斗系统已成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北斗导航装备的不断更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如图,导航显示A地在O地的 方向,已知B地在O地的东南方向,则 ∠AOB= °. 答案:北偏东28° 1074.随堂训练,巩固新知 1.下列关于角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②角的边越长,角越大; ③在角一边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④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A 2.下列四个图形中,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图形是( ) 答案:B 3.()°等于 分,1.25′等于 秒,5 400″等于 度。 答案:24 75 1.5 4.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0时44分,时钟上的时针与分针夹角的度数为 . 答案:58° 5.计算: (1)152°49′12″+20.18°; (2)82°-36°42′15″. 解:(1)152°49′12″+20.18° =152°49′12″+20°10′48″=172°59′60″=173°. (2)82°-36°42′15″ =81°59′60″-36°42′15″=45°17′45″. 6.如图,A,B,C表示三个城市,地图被损坏了一部分,使C的具体位置看不清楚了,但知道C在A的北偏东60°方向上,在B的南偏东45°方向上,请你帮助确定城市C的位置. 解:如图,在A点作出北偏东60°的方向,在B点作出南偏东45°的方向,交点C就是所求城市C的位置。 为学生提供自我检测的机会,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授课,查缺补漏。5.课堂小结,自我完善 1. 角的概念 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 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的。 2. 角的表示方法 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 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 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 3. 角的单位及其换算 (1)度、分、秒的换算是60进制. (2)角的度数的换算有两种情况: ①把度化成度、分、秒的形式,即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化时,每级变化乘60; ②把度、分、秒化成度的形式,即从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时,每级变化除以60. 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6.布置作业 课本P125习题4.2中的T1、T2、T3、T8。 课后练习巩固,让所学知识得以运用,提高计算能力和做题效率。板书设计 第3节 角角角的概念投影区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换算学生活动区提纲挈领,重点突出。教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观察、操作、体会、归纳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教学活动的方法,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