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形形色色的生物 授课人
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探索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基本特征。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生物多样性的核心概念,以及生物的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基本特征。这些知识点不仅是生物学科的基础,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例如通过了解生物多样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活动的普遍规律。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增强对生物世界复杂性和美妙性的认识,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同时,学生还能学会运用生物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面对生态环境问题时,能够基于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学生还能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学生能够通过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形成对生命多样性的初步认知,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2)科学思维:学生能够通过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如应激性、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培养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探究实践:学生通过小组探究活动,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和实验,提升观察、记录和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4)态度责任: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分享讨论,培养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如应激性、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并能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资源 (1)互动式白板和投影仪。 (2)生物多样性图鉴和相关视频资料。 (3)小组讨论用的便携式白板和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关于在太空生活的可能性,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如果有一天你有机会去太空生活,你认为需要带哪些生物一起去?” (学生:可以带一些植物来制造氧气,还可以带一些动物提供食物和陪伴。) 敕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棒!生物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形形色色的生物》,了解生物多样性及其基本特征。 二、探究新知 1. 物种多样性 (1)教师活动:展示 PPT,介绍地球上已知的生物种类和比例。 教师:“地球上有多少种生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 展示内容:地球上已知生物种类超过 200 万种,其中植物约 40 万种,动物约 150 万种,微生物约 100 万种。) (2)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列举各自熟悉的生物,并统计小组内生物种类数量。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列举你们熟悉的生物,并统计你们小组内提到的生物种类数量。” (学生:我们小组列出了猫、狗、鸟、鱼、松树、玫瑰等十多种生物。) 教师:“很好,每组都列举了很多不同的生物。这就是物种多样性,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 (3)设计意图:增进学生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 教师总结:“通过这些讨论,我们了解到地球上的生物种类非常丰富,这种多样性是我们生存的重要基础。” 2. 遗传多样性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遗传多样性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教师:“请大家翻到课本第 XX 页,阅读有关遗传多样性的部分。”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2)学生活动:小组内讨论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教师:“现在请小组内讨论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学生:遗传多样性是指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性状遗传的遗传信息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遗传信息也不尽相同。这使得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性,有助于物种适应环境变化。) (3)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多样性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 教师总结:“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之一,它使生物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变化,提高了物种的生存能力。” 3. 生态系统多样性 (1)教师活动: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展示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 教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其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请看 PPT 上的图片,这里有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不同的生态系统。” (PPT 展示图片: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 (2)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识别并描述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识别并描述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 (学生:森林生态系统中有大量的树木和动物,草原生态系统以草本植物为主,湿地生态系统有丰富的水源和水生生物,海洋生态系统则是广阔的水域和多样的海洋生物。) (3)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其相互联系。 教师总结:“通过这些讨论,我们了解到不同的生态系统各有特点,它们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地球上的生物圈。” 三、生物特征学习 1. 应激性 (1)教师活动:举例说明生物的应激性,如含羞草和鱼对刺激的反应。 教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这是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学生:含羞草的叶子受到触动后会闭合,这是为了保护自己。) (2)学生活动:讨论应激性在生物生存中的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应激性在生物生存中的作用。” (学生:应激性能使生物趋利避害,提高生存率。) (3)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教师总结:“应激性是生物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它使生物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2. 生长 (1)教师活动:展示生物生长的图片或视频,如植物生长和动物发育。 教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这是植物从种子发芽到长成大树的过程。” (播放视频:植物从种子发芽到长成大树的过程。) (2)学生活动: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生物生长实例。 教师:“你们有没有观察过什么生物的生长过程?请分享一下。” (学生:我养了一只小狗,看着它从小狗变成大狗,特别有趣。) (3)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生物生长过程的认识。 教师总结:“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3. 繁殖 (1)教师活动:介绍生物繁殖的方式,如蜻蜓点水和青蛙抱对。 教师:“生物繁殖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蜻蜓点水和青蛙抱对。大家知道这些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蜻蜓点水是蜻蜓在水面产卵,青蛙抱对是青蛙交配的一种方式。) (2)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繁殖对物种延续的重要性。 教师:“请小组内讨论繁殖对物种延续的重要性。” (学生:繁殖是物种延续的基础,没有繁殖,物种就会灭绝。) (3)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生物繁殖的多样性和生物学意义。 教师总结:“生物通过繁殖产生后代,保证了物种的延续。” 4. 新陈代谢 (1)教师活动:解释新陈代谢的概念,举例说明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教师:“新陈代谢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汗液和尿液,这些都是新陈代谢现象。” (学生:新陈代谢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2)学生活动:讨论新陈代谢如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教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新陈代谢如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学生:新陈代谢是生物独有的特征,非生物没有这个过程。) (3)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新陈代谢作为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 教师总结:“新陈代谢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四、随堂练习 教师活动:分发练习题,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和简答。 教师:“现在请大家完成几道练习题,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练习题,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 学生 1:“第一题的答案是 B,蘑菇能够由小长大体现了生物的生长而不是遗传和变异。” 学生 2:“第二题的答案是 D,地壳不属于生物圈范围。”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 教师总结:“大家做得很好,这些练习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今天的学习内容。”
作业设计 (1)调查并记录身边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尝试分析它们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关系。 (2)选取一种生物,观察其生长过程中的应激性表现,并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