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上 1.2.4 绝对值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七上 1.2.4 绝对值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4 绝对值
“绝对值”是七年级数学教材上册1.2.4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等基础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绝对值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还为以后学习两个负数比较大小以及有理数的运算作好必要的准备!所以说本讲内容在有理数这一节中,占据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
                                
【激趣导入】
六尺巷故事:清康熙年间,宰相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地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谁也不肯相让.后来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用数轴表示出两家人退让之后形成的巷子宽度如下:
【说明与建议】 说明: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引入绝对值的概念做准备,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建议:先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相反数在数轴上的表示,为进一步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情景导入】
星期天,黄老师从学校出发,开车去游玩,她先向东行20千米,到陈家峪,下午她又向西行30千米,回到家中(学校、陈家峪、黄老师家在同一直线上),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
(1)用有理数表示黄老师两次所行的路程;
(2)如果汽车行驶1千米耗油0.15升,计算这天汽车共耗油多少升.
【说明与建议】 说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引入绝对值的概念做准备,并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建议:先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命题角度1 求绝对值
1.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那么这个数是(A)
A.±3 B.-3 C.± D.-
2.2024年4月,乒乓球世界杯在澳门举行,比赛用的乒乓球质量有严格的规定,但实际生产的乒乓球的质量可能会有一些偏差.以下检验记录(“+”表示超出标准质量,“-”表示不足标准质量)中,其中最接近标准质量的是(C)
编号 1 2 3 4
与标准质量的差/g -0.04 +0.02 -0.01 +0.03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3.化简:-|+(-3.5)|=-3.5.
命题角度2 绝对值的性质
4.我们知道,|5|=|5-0|,它在数轴上的意义是:表示5的点与原点(即表示0的点)之间的距离.又如式子|6-3|,它在数轴上的意义是:表示6的点与表示3的点之间的距离.类似地,式子|a-(-5)|在数轴上的意义是表示a的点与表示-5的点之间的距离.
5.已知m,n满足|m-2|+|n-4|=0,则m+n=6.
绝对值以及绝对值符号的溯源
绝对值这个概念是七年级接触的第一个最具代数特征的数学概念,这个概念的确立距今已经一百多年.绝对值概念的产生是基于解析几何的需要,也就是说目的是表达数轴或坐标系条件下的距离概念,而这个概念的产生距离正负数的出现足足晚了1 400多年,绝对值的概念是由德国著名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首先引用的.绝对值符号的由来来源于计算机,在计算机中为了能更好地进行表达,研究出了不少的符号,而这种符号的应用就成为一大关键.在1841年魏尔斯特拉斯首次使用了这种符号,之后该符号不仅成为计算机专用的符号类型,并且也载入了书本中,成为表达绝对值的一种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为“||”,既简单也很直接,并且在计算机中使用也很直观,当然在使用的时候也是有相关规定的.
课题 1.2.4 绝对值 授课人
素养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2.明确绝对值的代数定义和几何意义;会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会在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条件下求这个数. 3.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作用,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在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条件下求这个数.
教学重点 1.绝对值的概念. 2.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教学难点 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1.在数轴上分别表示-5,3.5,0及它们的相反数所对应的点. 2.在数轴上找出与原点的距离等于6的点. 3.相反数是怎样定义的? 引导学生从代数与几何两方面出发回答相反数的定义.从几何方面说,在数轴上原点两旁,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从代数方面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点呢? 回顾旧知,为新课做铺垫.
续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引入】 星期六,小名去同学家过生日,晚上回来之前在同学家里打了一个电话,让父母到离家3千米的东西方向的公路旁接他(小名家就在公路旁),父母走出家门准备打车的时候,他们却犹豫了. (1)你知道小名的父母为什么犹豫了吗? (2)你觉得小名可能在什么地方? 把公路看成一条直线,小名家作为原点O,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1千米记作一个单位长度,就可以建立一条数轴并标出小名可能所在的位置. 为了尽快接到小名,父母决定分头向东西两个方向打车去A点与B点,他们到达A点与B点后,各自所付的车费一样吗?为什么?(车费与方向无关,只与行驶的路程有关) 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由此可见,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许多场合不需要考虑量的方向.可以给这种场合的数值一个专门的名称吗?由此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引入绝对值概念做准备.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探究新知】 一、探究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1.将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动画演示画数轴,原点表示小名的家,标出表示小名所在的位置的点. 2.学生观察并思考,点A,B与原点O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3.学生思考并完成填空: (1)在数轴上,表示数+1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_; (2)在数轴上,表示数-1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_. 4.教师说明: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与它所表示的数的正负性无关. 5.教师指出绝对值的概念.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作数a的绝对值,记作|a|. 6.学生在数轴上标出一些数,同桌之间相互说出这些数的绝对值. 二、全面理解延伸内涵 1.教师设问: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动画演示游戏: (招募志愿者) 游戏过程及规则:教师当“正数总管”,学生甲当“负数总管”来招奥运会的志愿者,同学拿出已准备的小卡片,每一张小卡片上写有一个有理数.持小卡片的同学经过绝对值“||”招募大门后,卡片上有理数的绝对值为“正”就是老师招募的志愿者,为“负”就是甲同学招募的志愿者. 学生通过思考并填空引出绝对值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挖掘绝对值概念的内涵,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注意数的分类,并注意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续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问题: (1)学生甲为什么不能招募到负数志愿者(即绝对值为什么不能等于负数)?(利用概念解释) (2)卡片上有理数为“0”的同学为什么不能成为志愿者? (3)通过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明确:任意一个数的绝对值只可能等于正数或0(即一个数的绝对值不可能等于负数). 3.学生归纳得出: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a|=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典型例题】                          
  例1 |-2|的相反数是(B) A.2 B.-2 C.0.5 D.-0.5 例2 指出下列各式中a的取值. (1)若|a|=-a,则a为非正数; (2)若|-a|=a,则a为非负数; (3)若|a-1|=0,则a为1. 【变式训练】 1.在|-7|,|5|,-(+3),-|0|中,负数共有(A)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已知|a|=3,|b|=5,a与b异号,求a,b两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之间的距离. 解:因为|a|=3,|b|=5,所以a=3或-3,b=5或-5. 又因为a与b异号,所以a=3,b=-5或a=-3,b=5. 所以a,b两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之间的距离是8. 师生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争取让学生自己得到正确答案,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引导、点拨. 学生会依据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同时根据老师的板演,让学生明白求一个有理数绝对值的方法,并通过巩固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活动四: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1.下列四组数中,不相等的是(C) A.-(+3)和+(-3) B.+(-5)和-5 C.+(-7)和-(-7) D.-(-1)和|-1| 2.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数本身,这个数是(D) A.1 B.+1,-1,0 C.1或-1 D.非负数
续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四:课堂检测                          
3.绝对值小于2的整数有3个,它们分别是±1,0. 4.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1)+8;(2)-7.2;(3)0;(4)-8. 解:(1)|+8|=8. (2)|-7.2|=-(-7.2)=7.2. (3)|0|=0. (4)|-8|=-(-8)=8. 师生活动: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 针对本课时的主要问题,分层次进行检测,达到学有所成、了解课堂学习效果的目的.
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①绝对值的定义:有理数到原点的距离. ②化简绝对值:|a|= (2)你还有什么疑惑? 2.布置作业:教材第17页习题1.2第4,7题. 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绝对值的理解.
板书设计 1.2.4 绝对值 1.绝对值的概念 2.绝对值的意义:代数意义、几何意义 3.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和提升自身素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