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配套小学冀教版第一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用5以内的减法解决问题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熟悉的数与加减法》第2小节《10以内的加减》关于用5以内的减法解决问题的内容。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5以内的加减法,以及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学习用5以内的减法解决问题,为后面深入学习6~7的加减法和8~9的加减法及后续数的运算及应用打好基础。本节内容主要包含了看图说一说,通过直观图进行减法计算的教学。教材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小华给妹妹分享卡片)引入,来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体会减法的深层次含义,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交流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观察、发现、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减法的意义。在数学问题的设计上,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教材展示了表示减法运算的多种作图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数学表象。通过议一议让学生讨论用同一减法算式表示不同情境的减法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题灵活性,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更深入的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准确进行表达。1.进一步理解5以内减法的意义,会根据直观图列出减法算式并进行计算,理解同一个减法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减法问题,能运用5以内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具体的生活情境,学生能够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总结用不同的画图方式表示减法运算和同一个减法算式可以表示不同情境的减法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3.在探究活动,互动交流中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重点:能够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会用5以内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境或直观图进行减法的计算,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理解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在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根据图片中的具体情境,讲一讲,说一说。学生讨论交流,自由说一说。生:图片中有两个小朋友。一个小男孩,一个小女孩。师,我们给小男孩起个名字叫小华,女孩是他的妹妹妞妞 。生:小华手里有5张卡片,他看到了妹妹,把其中的2张分给了妹妹,妹妹很开心的谢谢小华哥哥。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说一说话题,活跃课堂气氛,积极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通过贴近生活的具体情境导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探究新知活动一:利用减法的意义解决问题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谁能结合图片及同学们讲的故事情境找到数学信息 生:小华有5张卡片,给了妹妹2张。师:数学信息找的很准确,那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请你说一说。生:小华还有几张卡片?师:小华还有几张卡片是什么意思呢?生:“还有几张”就是给了妹妹卡片后“还剩几张”。师:我们之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加减法,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那么求“还剩几张”用什么方法解决呢?生:“还剩几张”就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计算。师:同学们先独自观察、思考一下,然后前后桌4人为一个小组,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步骤,现在开始进行讨论交流,边讨论边记录结果,一会儿让同学来分享你的方法。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先画一画,我用粉色正方形表示卡片,用虚线方块表示送给妹妹的卡片。我这样画,表示从5个正方形中去掉2个,也就是从5张卡片里面去掉2张。用减法计算,列式5-2=3。师:思维清晰,说的很详细,用虚线方块表示去掉,很容易区分哪些部分是去掉的,哪些部分是剩下的,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5-2=3。我们复习一下这个算式怎么读呢?生:5减3等于2,其它同学还有要分享其它方法的吗?生:我用黄色的圆代表卡片,用斜线代表“去掉”的。先画5个黄色的圆代表小华的5张卡片,送给妞妞2张,用斜线划掉2个圆。用减法计算,列式为5-2=3。师:知识运用的很熟练,用斜线也可以表示“去掉”,从5个圆中去掉2个就用斜线划掉2个,5-2=3。同学们想一下,还有哪种方式可以表示去掉。生:用虚线框还可以表示去掉。师:谁来画一画?生:我用红色的圆代表卡片,用虚线框圈起来代表“去掉”。先画5个红色的圆代表小华的5张卡片,送给妞妞2张,就用虚线框圈起来2个圆,用减法计算,列式为5-2=3。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小华给妹妹分享卡片)引入,来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提出减法问题,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用不同的方式(图示、口头描述等)来表示和解释减法过程,通过积极地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数学学习需要学生的主动的参与和积极的思考,而成功的学习体验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二:对比减法运算的三种作图方式。师:请同学们对这三种方式进行仔细观察对比,说一说这三种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生1:我发现这三个算式表示意义一样,都是“求还剩多少”。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都表示从5中减去2。生2:不同的地方是,“去掉”可以用不同的作图方式表示。生3: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去掉的部分”可以用虚的方块表示,也可以用斜线表示,还可以用虚线框表示。师:这些方式都表示从5中减去2。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去掉’的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题灵活性。通过尝试不同的解题策略,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减法问题,同时加深对减法运算的理解。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动三:议一议“5-2表示的其它减法算式问题”。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么请你继续思考,5-2除了可以表示上面的减法问题,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减法问题吗?生1:一共有5朵花,划掉2个,还剩几朵花?生2:开始有5只小鸟在休息,后来飞走了2只,还剩几只?生3:小明有5支铅笔,用了2支,还剩几只?生4:爸爸买来5个桔子,妹妹吃了2个,还剩几个?师:你们想法真多,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交流更多的想法。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议一议,通过强调“同一个减法算式可以表示不同情境的减法问题”,旨在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计算层面,而是能够深入理解减法的本质和多样性。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刻的减法概念,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引发学生更深一步的思考,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明白同一个减法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情境的减法问题或同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练习师: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学习效果吧!【习题】1.看连环画,边讲故事,边写算式。2.看图写算式。3*. 先画 ,再填方块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情境的练习,加深对减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能够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用5以内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拓展演练1.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算式5–3表示?设计意图:这道题主要考查本节课对用减法解决问题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发展数学思维。效果评价:生生互评,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和表扬。2.下面的图形分别代表数字几?、课堂小结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呢?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把握重难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意识,引导学生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课后实践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减法问题,举出一个例子并列减法算式进行解答。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