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1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2025-2026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新教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计算相应的乘法算式。技能目标:经历“观察图案—分析数量关系—编制口诀—应用口诀”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提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7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口诀的意义,熟记口诀。难点: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学准备教具:PPT课件(含七星瓢虫、北斗七星等与7相关的图片,七巧板拼图情境图,表格,算式,口诀卡片等)、七巧板模型。学具:练习纸(含表格、算式填空、练习题)、彩色笔。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提问:同学们,请看PPT上的图片(七星瓢虫、北斗七星、七色彩虹、七巧板),这些事物都和哪个数字有关呢?预设1:都和7有关。预设2:七星瓢虫有7个点,彩虹有7种颜色,所以是7。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与7相关的事物,激活学生已有经验,自然引出“7”,为学习7的乘法口诀铺垫,激发探究兴趣。(二)新知探究1. 观察七巧板图案特点提问:PPT上是用七巧板拼成的不同图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预设1:每个图案都是用七巧板拼的。预设2:每个图案都有7块拼板。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案共性,发现“每个图案由7块拼板组成”,为后续探究数量关系提供基础。2. 分析拼图案个数与拼板块数的关系提问:拼的图案个数和拼板块数有什么关系呢?预设1:拼1个图案用7块,拼2个图案就用2个7块。预设2:每多拼1个图案,拼板就多7块。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图案个数”与“拼板块数”的关联,理解“几个图案就是几个7”的数量关系,为填写表格和列算式做准备。3. 填写拼板块数表格拼图个数 1 2 3 4 5 6 7拼板块数 7提问: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发现,填写PPT上的表格(拼图个数1到7,拼板块数对应填写),想一想怎么得到这些数呢?预设1:1个图案7块,2个就是7+7=14块,3个就是14+7=21块。预设2:我是7个7个加的,7、14、21、28、35、42、49。(学生填写后,PPT展示完整表格:1→7,2→14,3→21,4→28,5→35,6→42,7→49)设计意图:通过填表,让学生经历“累加”的过程,直观感受“几个7”的结果,为编制乘法口诀提供数据支撑。4. 列乘法算式提问: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列出对应的乘法算式吗?比如1个7,怎么列算式?预设1:1×7=7,7×1=7。预设2:2个7是14,所以2×7=14,7×2=14。(学生依次列出3×7=21、7×3=21……7×7=49,PPT同步展示算式)设计意图:将“几个7”的加法关系转化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的意义,为编制口诀奠定基础。5. 编制7的乘法口诀提问:根据这些乘法算式,你能试着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比如1×7=7,对应的口诀是什么?预设1:1×7=7,口诀是“一七得七”。预设2:2×7=14,口诀是“二七十四”。预设3:3×7=21,口诀是“三七二十一”。(学生依次编出“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PPT展示完整口诀)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由算式到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加深对口诀的记忆。6. 分析7的乘法口诀特点提问:观察7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特点?预设1:口诀里都有“七”字。预设2:从上到下,第一个数从1到7,后面的数依次加7。预设3:“七七四十九”只有一句算式,其他口诀都有两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口诀规律,帮助理解和记忆口诀,培养归纳总结能力。7. 运用口诀求积提问:怎么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7×4呢?预设1:想“四七二十八”,所以7×4=28。提问:那5×7用哪句口诀呢?预设2:用“五七三十五”,所以5×7=35。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算式,指导学生掌握“用口诀求积”的方法,强化口诀的应用意识。(三)课堂练习1. 基础乘法计算(教材第74页“做一做”第1题)题目:7×4= 5×7= 7×6= 4×7= 7×5= 6×7=出题意图:巩固7的乘法口诀的应用,体会“一句口诀对应两道乘法算式”(除“七七四十九”),强化口诀的双向应用能力。2. 解决星期天数问题(教材第74页“做一做”第2题)题目:2个星期有多少天?3个星期呢?出题意图:联系生活中“一周7天”的常识,让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性。3. 连线题(教材第74页“做一做”第3题)出题意图:通过连线形式,检验学生对“算式与得数” “算式与口诀”对应关系的掌握,增加练习趣味性。4. 补充故事(孙悟空炼丹)题目:孙悟空在炼丹炉内经过七七( )天,炼成火眼金睛。取经路上遇见妖怪,不管( )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出题意图:结合俗语和故事,帮助学生记忆特殊口诀,让口诀学习更生动。5. 婴幼儿期到7×1=( )岁,儿童期到7×2=( )岁,少年期到7×3=( )岁,青年期到7×4=( )岁,中年期到7×7=( )岁,更年期到7×9=( )岁。出题意图:通过生活常识,拓展口诀的应用场景,加深对“几个7”的理解,丰富学习体验。6. 一组琴键有7个白键、5个黑键,7组有多少个白键?多少个黑键?出题意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不同数量的7”(白键每组7个,黑键每组5个),提升运用口诀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四)拓展提升(对应PPT“拓展提升”页)◇×3=21 ◇×○=35 ◇× △ =42◇=( ) ○=( ) △=( )题目:◇×3=21,◇×○=35,◇×△=42,求◇、○、△的值。提问:◇×3=21,◇是多少?用什么口诀?预设1:三七二十一,所以◇=7。提问:◇=7,那○是多少?预设2:7×○=35,五七三十五,所以○=5。设计意图:通过图形代表数的问题,综合运用7的乘法口诀,培养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拓展思维深度。(五)课堂小结提问:今天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记住了哪些?预设1: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预设2:每句口诀的得数相差7。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梳理本节课核心内容,强化对口诀的记忆和理解,形成知识体系。(六)课后作业背诵7的乘法口诀,家长抽查。完成《教材帮》对应练习。找一找生活中与7有关的事物,用7的乘法口诀编1道题并解答。设计意图:通过背诵、练习和自编题目,巩固课堂所学,将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培养应用意识。五、板书设计7的乘法口诀1×7=7 7×1=7 一七得七2×7=14 7×2=14 二七十四3×7=21 7×3=21 三七二十一4×7=28 7×4=28 四七二十八5×7=35 7×5=35 五七三十五6×7=42 7×6=42 六七四十二7×7=49 七七四十九特点:相邻口诀得数差7;除“七七四十九”,一句口诀对应两句算式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情境和动手探究,学生基本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与应用。多数学生能理解口诀意义并熟练记忆,但部分学生对“相邻口诀差7”的规律掌握不牢。后续可通过对口令、口诀接龙等游戏强化记忆,同时增加实际问题练习,提升应用能力,让学生更灵活运用口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