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3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2025-2026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新教材)一、教学目标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9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准确计算相应的乘法算式。经历“观察—分析—编制—发现规律—应用”的完整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如积的数字和、相邻口诀差等),培养观察、归纳、推理能力。通过“九九歌” “九九消寒图”等传统文化素材,感受数学与生活、文化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口诀的意义,熟记口诀。难点:发现并理解9的乘法口诀中蕴含的规律(如积的数字和、“几十减几”等),并运用规律记忆口诀。三、教学准备教具:PPT课件(含九九歌、九九消寒图、梅花图片、表格、算式、口诀卡片、手指表示口诀示意图)、9瓣梅花模型(1-9朵,可拆分花瓣)。学具:练习纸(含表格、算式填空、练习题)、彩色笔、双手(用于口诀手势游戏)。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开河,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引入“九九歌”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过“九九歌”吗?(PPT出示九九歌内容:“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预设1:听过,冬天的时候奶奶教过。预设2:没听过,但是里面有很多“九”字。讲解:古人把冬至以后的八十一天分为九段,每段九天,称为“九九”,这就是“九九歌”的由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九”有关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以传统文化“九九歌”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关联“9”的概念,为新知学习铺垫,同时渗透数学文化。(二)新知探究观察“九九消寒图”中梅花的特点出示PPT“九九消寒图”,提问:图中的梅花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展示1朵梅花特写)预设1:每朵梅花都有花瓣。预设2:我数了一下,每朵梅花有9个花瓣。小结:没错,每朵梅花都由9个花瓣组成,1朵梅花就代表1个9。分析梅花朵数与花瓣总数的关系出示2朵梅花图片,提问:2朵梅花有多少个花瓣?你是怎么算的?预设1:1朵9个,2朵就是9+9=18个。出示3朵梅花图片,追问:3朵梅花呢?预设2:18+9=27个。继续提问:梅花的朵数和花瓣总数有什么关系?预设3:每增加1朵梅花,花瓣就增加9个,朵数乘9就是花瓣总数。填写花瓣总数表格出示PPT空表格(朵数1-9,花瓣数空),引导:请大家根据“每朵9瓣”,用自己的方法填写表格。学生自主填写,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PPT展示完整表格:1→9,2→18,3→27,4→36,5→45,6→54,7→63,8→72,9→81。提问:你是怎么算出这些结果的?预设1:我是一个一个加9算的,9加9是18,18加9是27……预设2:我知道1个9是9,2个9是18,后面的依次加9就行。列出乘法算式结合表格,提问:1朵梅花9个花瓣,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预设1:1×9=9,因为1个9是9。预设2:还可以写成9×1=9。同理引导学生列出2-9朵梅花的算式:2×9=18 9×2=183×9=27 9×3=27……9×9=81PPT同步展示完整算式。编制9的乘法口诀提问:根据1×9=9,能编出哪句口诀?预设1:一九得九。提问:2×9=18对应的口诀呢?预设2:二九十八。学生依次编制其余口诀,教师在PPT上补充完整: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探究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1)相邻口诀的差:PPT高亮相邻口诀的积,提问: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几?预设1:18-9=9,27-18=9,所以相差9。(2)积的个位与十位数字和:PPT标注每个积的数字和,提问:观察积的个位和十位数字,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1+8=9,2+7=9,每个积的数字加起来都是9。(3)“几个九=几十-几”:PPT出示10-1=9、20-2=18,提问:2个9是18,还可以怎么看?预设1:20减2等于18,3个9就是30减3等于27。(4)口诀的句数:提问:9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预设1:从一九到九九,一共9句。运用9的乘法口诀求积出示算式9×4,提问:用哪句口诀计算?预设1:四九三十六,所以9×4=36。出示算式7×9,提问:这个算式用哪句口诀?预设2:七九六十三,所以7×9=63。小结:算式中较大的乘数是9,就用9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本环节以“九九消寒图”中的梅花为载体,通过一系列连贯的活动,让学生完整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从观察特点到分析关系,再到填表、列算式、编口诀、找规律,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口诀的意义,同时培养观察、归纳和推理能力,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三)课堂练习(对应PPT“课堂练习”页)对口诀(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1题)题目:师生或生生对口诀,如教师说“四九”,学生对“三十六”;若学生记不住,引导想“三九二十七加9”。出题意图:通过互动对口诀,强化口诀记忆,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用“累加9”的方法辅助记忆,突破记忆难点。乘法计算(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2题)题目:计算2×9、3×9、4×9、5×9、6×9、7×9、8×9、9×9,并说出口诀。出题意图:直接考查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的应用能力,巩固“用口诀求积”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计算中进一步熟悉口诀与算式的对应关系。填表计算(教材第79页“练一练”第1题)出题意图:系统梳理9的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的对应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强化口诀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填未知数(教材第79页“练一练”第4题)题目:9×( )=63、7×( )=21、( )×7=56、( )×6=36、5×( )=40、( )×8=72。出题意图:通过逆向思维训练,提升学生对口诀的灵活应用能力,同时混合7、8、9的口诀,促进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双手表示9的乘法口诀(“数学游戏”页)讲解用双手表示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弯曲第n个手指,左侧手指数为积的十位,右侧为个位),学生操作并说出对应的积和口诀。通过趣味手势游戏,将抽象的口诀可视化,利用“积的数字和为9”的规律帮助学生记忆,降低记忆难度,激发学习兴趣。(四)拓展提升(对应PPT“数学游戏”深化)题目:探究双手表示9的乘法口诀的原理,结合PPT图示分析“弯曲手指左右数之和为9”与“积的数字和为9”的关系。提问:弯曲第5个手指时,左右手指数分别是多少?对应哪个积?预设1:左4右5,和为9,对应5×9=45。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手势原理,深化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规律的理解,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培养探究精神和逻辑推理能力。(五)课堂小结(对应PPT“课堂小结”页)提问:今天学习的9的乘法口诀有哪些?有什么特点?预设1:有9句,相邻两句的积相差9,积的个位和十位数字加起来是9。预设2:除了“九九八十一”,每句口诀都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小结:9的乘法口诀共9句,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9,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规律帮助记忆,并用它解决乘法计算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系统整合知识,强化对口诀内容和特点的记忆,形成知识体系,培养总结归纳能力。(六)课后作业背诵9的乘法口诀,用“双手表示法”向家人展示并解释原理。完成《教材帮》对应练习,计算9×1到9×9并写出对应的口诀。结合“九九歌”,算一算“五九”一共是多少天?“九九”呢?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作业,巩固课堂知识,将数学与生活、文化结合,提升应用能力和文化认同。五、板书设计9的乘法口诀1×9=9 9×1=9 一九得九2×9=18 9×2=18 二九十八3×9=27 9×3=27 三九二十七4×9=36 9×4=36 四九三十六5×9=45 9×5=45 五九四十五6×9=54 9×6=54 六九五十四7×9=63 9×7=63 七九六十三8×9=72 9×8=72 八九七十二9×9=81 九九八十一规律:相邻口诀积相差9积的个位+十位=9几个九=几十-几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借助“九九歌”和“九九消寒图”创设文化情境,学生参与热情较高,多数能自主完成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但部分学生对“积的数字和为9” “几十减几”等规律理解不够深入,在后续教学中,可增加相关规律应用的专项练习,如“根据规律补全口诀”,同时结合“九九歌”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深化对规律的理解,提高口诀的熟练程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