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关注生殖性克隆人教材版本 人教版(2019)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属于理论型,对于新鲜的事物,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加以分析总结,同时,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基于以上特点,我将在重点处引导、难点处点拨进行教学。教学目标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关注生殖性克隆人,探讨其面临的伦理问题以及我国对此的立场。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的区别、生殖性克隆人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的原因以及其他生物技术(如设计试管婴儿、干细胞技术和基因组编辑技术)面临的伦理问题等知识点。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从多角度理解生殖性克隆人的概念及其带来的伦理挑战,认识到我国在生殖性克隆领域的立场和原因,同时学会理性看待生物技术的成就与挑战,明白科学研究和应用中应遵循的技术标准和伦理规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生殖性克隆人面临的伦理问题。 (2)教学难点:分析我国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的原因。点。教学准备 (1)多媒体演示文稿。包含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技术流程以及相关伦理问题的讨论。 (2)教材第107页和第108页内容的复印材料。供学生阅读和小组讨论使用,以深入理解生殖性克隆人面临的伦理问题及我国的相关政策。 (3)案例研究材料。收集关于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的实际案例,以及“设计试管婴儿”、干细胞技术和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最新进展,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 小组合作讨论法、讲述法、直观教学法、问答法、演示法、归纳法等。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媒体或技术应用 二次修改意见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张体细胞克隆猴的照片,并简要介绍其成功培育的情况:(这标志着克隆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也意味着用同样的技术可能培育出克隆人。) 提出问题: 你支持克隆人吗?为什么? 对于一位需要进行心脏移植的病人,你支持克隆出健康的心脏来替换病变的心脏吗?为什么? (学生们开始讨论,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克隆可以解决器官短缺的问题;有的同学则担心克隆人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部分学生还提到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潜力和科学价值。) 教师总结并引出生殖性克隆的学习:同学们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生殖性克隆及其相关的问题。 课件 通过讨论当前社会热点话题——中央一号文件,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新课讲授 二、生殖性克隆的概念 教师进一步讲解两者区别:(生殖性克隆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完整的生物体,而治疗性克隆则是为了医疗目的,生成某种类型的细胞或组织。)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克隆的区别,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具体例子说明: 生殖性克隆:像“多莉”羊这样的完整动物克隆。治疗性克隆:通过克隆技术生成胰岛细胞来治疗糖尿病患者。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生殖性克隆人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 三、生殖性克隆人面临的伦理问题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07页的内容,了解克隆羊存在的问题,并思考“思考·讨论”栏目中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 问题1:生殖性克隆人可能存在哪些严重的生理缺陷?(学生:可能会出现先天性疾病、基因突变等。)(生:克隆人的基因组可能更容易积累异常突变,从而导致更多的遗传疾病。)(教师:这是因为克隆过程中可能会引入额外的基因变异,这些变异可能对克隆体造成负面影响。) 问题2:生殖性克隆人如何影响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的伦理道德观念?(学生:可能导致家庭结构变化,对传统的亲子关系造成冲击。)(生:如果父母能随意复制自己,这可能会改变家庭和社会的基本单位。)(教师:确实,这不仅涉及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还包括对于亲子关系认知的根本改变。) 问题3:生殖性克隆人可能会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学生:可能会遭受歧视,难以融入社会,心理负担重。) 四、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08页“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的内容,结合前面的分析、思考,理解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的原因。 教师解释这些原则的背后考量: 生理安全问题:目前克隆技术还不成熟,存在诸多风险。 伦理道德问题:生殖性克隆人可能带来伦理道德方面的巨大挑战。 社会稳定性:大规模克隆人可能会对现有社会秩序造成冲击。 法律法规:当前法律框架下无法有效管理和监管克隆人行为。 同时,介绍我国政府对待治疗性克隆的态度:同样重视治疗性克隆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为此颁布了各项管理办法和原则,对治疗性克隆进行有效监控和严格的审查。 为了加深理解,可以举一些具体的案例:生理安全问题:克隆动物常常有较高的死亡率和高发疾病。伦理道德问题:克隆人的身份认同和心理健康问题。社会稳定性:如果克隆人在某些方面优于自然人,可能会引起社会不公平现象。法律法规:确保克隆技术应用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五、其他生物技术面临的伦理问题 提供教材“思考·讨论 你支持‘设计试管婴儿’吗?”中的资料,以及干细胞技术和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进展的资料,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 试管婴儿技术的主要流程有哪些?它与“设计试管婴儿”有什么区别?(学生:常规试管婴儿是将受精卵培养成胚胎后移植到母体子宫,而设计试管婴儿是在受精前选择特定基因。)(生:设计试管婴儿可以在受精前筛选出携带特定优良基因的胚胎,从而减少遗传病的风险。)(教师:这种技术的应用必须遵循严格的伦理规范,不能滥用。) 通过“设计试管婴儿”救治自己的孩子,是否合乎伦理?(学生:如果只是为了治病救人,可能是符合伦理的;但如果是出于非医疗目的,比如追求完美儿童,则可能违背伦理。)(生:父母的初衷很重要,如果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可以理解;但如果是为了追求外貌或其他非健康因素,就不太合适。)干细胞技术和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分别可能带来哪些伦理问题?(学生:干细胞技术可能涉及胚胎使用问题,基因编辑技术则可能导致不可预见的基因变异。)(生:干细胞技术中的胚胎使用涉及到生命的伦理问题,而基因编辑技术的未知后果可能会影响几代人。)(教师:这些技术的应用必须经过严格审核和监管,确保不会对社会和个人造成伤害。)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7页有关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的内容,并解释两者的概念。 (生:生殖性克隆是指通过克隆技术产生具有与供体完全相同遗传信息的新个体;治疗性克隆则是利用克隆技术生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用于疾病治疗。)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文中提到的伦理问题:生理缺陷、伦理道德观念的冲击以及心理和社会地位上的不健全。) 生:克隆人可能会被标签化,被视为“次级生物”,无法得到平等对待。)(教师: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需要从法律和社会层面来保护克隆人的权益。) (教师强调我国政府的立场: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并阐明原因。) (教师:关键在于动机和目的,必须确保技术的使用符合伦理标准。) 课件 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生殖性克隆人面临的伦理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理性客观看待生物技术的成就,认识到无论是研究还是应用这些技术,都需要严格遵循技术标准和伦理规范。课堂小结 小结 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了解到生殖性克隆人面临的复杂伦理问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我们也明确了我国政府在这一领域的立场,即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生殖性克隆人实验。此外,我们还探讨了其他生物技术如设计试管婴儿、干细胞技术以及基因组编辑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在未来面对类似问题时保持科学的态度和伦理的谨慎。课后作业 (1)总结生殖性克隆人面临的伦理问题,并结合自己的观点,阐述我国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的原因。 (2)比较试管婴儿技术和“设计试管婴儿”的区别,并讨论“设计试管婴儿”在伦理上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