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生物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第四节 病毒教科书 书 名: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通过对烟草花叶病经典实验以及病毒相关资料的分析,提升推理论证能力,并初步认同科 学探索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本质) 2.通过观察多种病毒的形态、结构,运用比较、归纳和建模等科学思维方法,概括出病毒的 基本特征。(科学思维、生命观念) 3.通过观看噬菌体侵染细菌并实现其增殖的过程,认识噬菌体与细菌之间的关系,阐明病毒 如何在活细胞内实现增殖。(生命观念) 4.通过对多个与病毒有关的资料的分析,正确认识病毒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养成健康 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科学思维、态度责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病毒的基本结构特征。 2.病毒增殖的基本过程。 3.正确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病毒增殖的基本过程。 2.正确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过程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问题启发,导入新课】 :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细菌和真菌— —那些隐藏在微观世界中的小生物。那么,除了 细菌和真菌,微观世界中是否还存在着其他类型 的微生物呢? 通过提问激发 学 生 的 好 奇 心,激发学生 对未知领域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通过一个故事来揭开这 个谜团...... 好奇心,为进 入新课作铺垫病毒的发 现 一、科学实验助推人类探寻微生物的秘密 19 世纪末,一种名为烟草花叶病的植物病害 在欧洲蔓延,导致烟草叶片卷曲、植株生长缓慢, 甚至死亡。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种病是由细菌 引起的. 1892 年,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设计了一 个著名的实验,探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 (一)实验假设 烟草花叶病可能是由某种已知的细菌引起。 (二)实验步骤 1.将患病的烟草叶捣碎,提取汁液。 2.A 组:患病烟叶汁液→直接处理健康烟叶→健 康烟叶染病; B 组:患病烟叶汁液→ 尚柏朗氏过滤器过滤→处 理健康烟叶→健康烟叶染病(实验设计,如图所 示) (备注:伊万诺夫斯基使用的细菌过滤器是当时 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它的孔径小于所有已知细 菌的大小。这意味着,理论上,过滤器可以除去 通过创设生命 科学史真实情 境,引导学生 分析伊万诺夫 斯基的实验, 讨论其科学意 义,增强学生 对科学探究过 程的理解,培 养学生的科学 思维和批判性 思考能力患病烟草汁液中的所有细菌:) 3.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会导致花叶病症状。 (三)预期结果 教师提出问题,思考与讨论 1: 基于伊万诺夫斯基的假设,预期的实验结果 是什么?为什么? 答:预期结果是:A 组烟叶患病,B 组烟叶不患 病。因为过滤可以除去细菌病原体,所以B 组烟 叶应该不会出现患病症状。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教师展示实验结果: A、B 组健康烟叶都出现患病症状。 教师提出问题,思考与讨论 2: B 组健康烟叶为什么也出现患病症状?说明 什么问题? 答:说明过滤后的汁液仍然含有病原体,即病原 体能够通过细菌过滤器,表明它比所有已知的细 菌更小。 (五)实验结论 教师讲解: 面对这样的实验结果,伊万诺夫斯基非常困 惑。该如何解释实验结果呢? 对于 B 组烟叶患病的原因,他提出了这样几 种可能性来进行解释: ①病原体就是某种细菌,B 组烟叶患病可能是细 学生分组讨 论实验 , 尝 试说出实验 预期结果, 并作出必要 解释 对实验结果 作出合理解 释 , 并基于 事实 , 尝试 给出实验结 论 , 与老师 和同学进行 交流分享菌过滤器存在质量问题; ②细菌病原体被已经被过滤,但是滤液中含有某 种细菌产生的毒素; 虽然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的 限制,伊万诺夫斯基未能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 索,但是在 1892 年发表的论文中,他并没有遵 循传统的观点和看法,而是大胆的介绍了自己的 实验发现,并提出新的观点: “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是一种体积远小于 细菌的毒素类化学物质。他将其称为——滤过性 病原体 ”。 (六)实验评价: 尽管伊万诺夫斯基没有发现烟草花叶病的 真正病原体——烟草花叶病毒,但他的发现引发 了科学界对病毒研究的热潮,为病毒学的诞生奠 定了基础。 二、科技进步让病毒“无处遁形 ” 1933 年,全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问世,极大 地推动了科学家对病毒的探索和发现。教师多媒 体展示科学家观察到的烟草花叶病毒电镜图片, 以及烟草花叶病毒结构示意图。 1.1935 年,美国科学家斯坦利从烟草病叶中,成 功的浓缩、分离出高纯度的烟草花叶病毒结晶 2.1939 年,科学家考舍等人使用电子显微镜成功 的第一次观察到了烟草花叶病毒; 明确科学发展 离不开科技进 步, 引导学生 认识科学研究 要尊重事实证 据,崇尚严谨 求实,基于证 据和逻辑,培3.1941年,美国科学家斯坦利使用电子显微镜观 察到了与考舍团队高度吻合的烟草花叶病毒。 经过科学家们长达 50 多年的研究和探索, 在大量科学实验和事实证据的基础上,人类终于 确认: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 颗粒——烟草花叶病毒,其结构如图所示: 养学生理性思 维、勇于探究 的科学家精神病毒的种 类 、 形态 和结构 1.教师多媒体展示多种病毒的形态、结构图,组 织学生观察、比较,得出不同种类病毒在形态、 结构上的区别,并归纳、概括出病毒的共性结构 特点。 教师提出问题,思考与讨论 3: 不同种类 的病毒在形态和结构上有何区 别?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区别:不同种类的病毒形态和结构不同(具 有多样性) 共同特征:结构简单,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 观察病毒的 形 态 和 结 构 , 小组讨 论 , 准备小 组报告进行 交流和分享 通过视觉辅助 和小组讨论, 帮助学生形成 对病毒共性结 构 特 点 的 认 识,促进学生 的主动学习和 交流的遗传物质组成 2.多媒体展示:艾滋病病毒侵入细胞的电镜照片 (放大 70000 倍)。比较病毒和细胞在体积大小 方面的差异。 教师提出问题,思考与讨论4: 答:病毒的体积远远小于细胞。 3.教师组织学生绘制病毒、大肠杆菌(原核细 胞),以及动或植物细胞(真核细胞)结构简图, 并要求学生比较它们在结构上的区别。 教师展示学会的绘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 总结: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 小组合作绘 制病毒、真/ 原核细胞模 型 简图 , 归 纳总结病毒 与细胞生物 的 结 构 区 别 , 参与交 流与表达 模型建构,发 展科学思维病毒的增 殖 教师过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那么病毒属于生 物吗?如果是生物,那它是怎么繁殖的?病毒的 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观看 T2 噬菌体侵 染大肠杆菌的视频。 教师播放视频,设置问题串,组织学生分组 思考讨论、回答,并及时评价: 思考与讨论 5:病毒属于生物吗?为什么? 答:病毒可以增殖,是生物。 思考与讨论6:病毒在细胞中的增殖过程是怎样 的? 学生观看视 频 , 收集关 键信息 , 参 与小组合作 讨论 , 并回 答问题 通 过 问 题 引 导,让学生思 考病毒增殖的 过程、条件和 机制 通过直观的视 频材料和问题 引导,加深学 生对病毒增殖 机制的理解,答:病毒依靠自己遗传物质,利用活细胞内的物 质(能量),制造出新的病毒。病毒的这种增殖 方式叫做“复制 ”。 思考与讨论 7:病毒的离开活细胞可以增殖吗? 这样的生活方式叫什么? 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这样的生活方式 叫“寄生 ”。 教师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病毒电竞图片,讲 授:人们根据病毒寄生的宿主细胞的不同,将病 毒分成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三类。 培养学生的分 析和综合能力病毒与人 类的关系 教师过渡:我们生活的世界中,病毒无处不 在。病毒会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吗? 通过下面的视频,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 教师播放“多种病毒对人体、动物以及农作 物的危害 ”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病毒对人类、动 物以及农作物的危害。 教师总结: 相信通过刚才的视频,大家已经知道,病毒 会严重威胁我们人类的身体健康。那么,我们应 该如何预防病毒的感染呢? 教师提出问题,思考与讨论8: 如何预防病毒感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发表观点和意见) 教师评价并引导: 病毒种类繁多,不同的病毒,生活习性不同、 侵染的细胞类型不同,传染途径也不相同,但是 学生观看视 频 , 明确病 毒对人类有 哪些危害 学生结合生 通 过 案 例 分 析, 引导学生 正确认识病毒 对人类的危害 和益处,关注 生命健康,培 养健康的生活 方式和行为习 惯,并强化学 生的社会责任 意识, 同时培 养学生的辩证 思维它们一旦离开活细胞以后,就会变成病毒结晶, 不能增殖。所以,我们不用过分恐惧和担心,只 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就能够在病毒类传染病高 发的季节,预防病毒对我们的危害: ①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比如:勤洗手、戴好口罩、不去人群聚集地等等 ②做好消毒防范措施; ③保证营养,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提高机体的 免疫力;(毕竟拥有一套强大的免疫系统,才是 我们对付病毒最有效、最强大的武器) ④(对于一些常见类病毒,比如:流感、天花等 等)应及时接种疫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 教师问题过渡:病毒对我们人类只会产生危 害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影响呢? 教师多媒体展示“人类对病毒的开发与利 用 ”视频,并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后,概括并简述: 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发表观点和意见,教师及时评价) 答:病毒对于人类既有有害的一面,又有有益的 一面。 比如:①流感、HIV 等病毒会引起严重的疾 病,危害人体的健康;②禽流感以及植物病毒会 给我们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些是有害 的一面。 但是病毒也可以为我们人类所利用,比如① 利用病毒制备疫苗;②利用噬菌体病毒治疗超级 细菌引起的感染 ; ③利用某些病毒防治有害生 物 ; ④利用病毒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 的。这些是有益的一面。 活知识 , 参 与小组合作 讨论 , 提出 预防病毒感 染的可行性 措施 学生观看视 频 , 了解病 毒对人类的 利用价值, 学会辩证地 看待病毒与 人类关系课堂小结 1.通过板书,回顾本节所学知识要点 2.布置学生完成作业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与病毒相关的知识, 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回顾课 堂内容,完成 作业练习,课 后继续学习 病毒有关知 识,收集整理 并进行小组 交流。 通过小结和作 业,帮助学生 回顾和巩固新 知识, 同时激 发学生对生物 学的持续兴趣 和探索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