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1.1.4 跨学科实践项目 制作细胞模型 教案 苏教版(2024) 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驱动式】1.1.4 跨学科实践项目 制作细胞模型 教案 苏教版(2024) 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制作细胞模型
1.通过对细胞模型的制作以及自评、互评活动,深入认识细胞相关学科概念,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生命观念)(重点)
2.通过模型材料的恰当选用以及运用“系统与模型”“尺度、比例和数量”“结构与功能”等跨学科概念设计制作模型方案等,加强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分析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工程思维、图样表达、物化能力)(难点)
3.通过小组活动以及产品不断改进迭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科学态度和精神;通过展示、交流、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思维)
课时安排及说明:根据已学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知识,依据评价量规,初步设计和制作模型。需0.5~1课时(含课下部分)。
【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知道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无论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都有共同的结构,但又不完全相同。我们可以借助模型反映出细胞的本质特征。
【提出问题】什么是模型呢?
车模、飞机模型、细胞模型、鸟模型、数学公式等,这些是模型吗?举例说明有哪些不同的模型。
模型是人们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个模型可以是具体的实物或图画等形式表现,如上面所举例的;也可以通过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数学公式。
我们把认识的对象塑造成模型的过程就是建构模型,建构的模型要能够反映出认识对象的本质特征。如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细胞的特征就是建构细胞模型的过程。
【提出问题】那么,如何设计并制作细胞模型呢?细胞模型完成后,要从哪些方面来评价细胞模型的好坏呢?
任务一:师生共同探讨,制定评价量规
【交流讨论】学生交流讨论,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如模型是否体现不同细胞特点,做的好不好;初选取材料是否有创新性等进行评价。
师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分析得出:可从科学性、艺术性、创新性等角度进行评价。教师给出共同制定好的评价量规表。(见项目评价表1)
【过渡】明确了评价标准,那么如何设计并制作呢?
任务二:初步设计细胞模型制作方案
提示各小组思考以下问题:
1.制作细胞模型的类型?制作植物细胞模型还是动物细胞模型,或某种组织细胞等?制作平面模型还是立体模型?
2.选用的材料类型?如橡皮泥、超轻黏土、各种豆类或其他?
3.小组如何分工?谁是组长?组员中查找资料、准备材料、制作、过程拍照、发言等分别由谁来负责?
全组共同讨论,设计出本组的细胞模型制作方案。(学生可在任务单中填写)
任务三:各小组依据方案制作模型
各组在组长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依据课上设计的方案进行模型制作,每个组员都参与讨论及制作。
制作过程可依据细胞模型制作过程评价表(见项目评价表2)思考模型制作各过程如何更好地进行。(该部分内容需在课下完成,需2~3天)
课时安排及说明:初步制作模型的展示交流,分析并提出问题和质疑,修正并完善模型。需1课时(含课下部分)。
任务一:各组展示和交流初步制作的模型,开展自评和互评,提出问题和质疑
教师依据各组制作的模型进行分类,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或其他细胞。按照模型类型请各组发言人简要介绍方案,同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其他组同学和教师依据模型制作过程表以及作品评价表进行互评。
点评时注意:可利用评价表中评价要点的具体方面进行简要点评,提出质疑问题,请汇报组的同学回答。
具体方面体现,如:
结构是否完整?是否体现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植物细胞完整包含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等结构;动物细胞完整包含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等结构。动物细胞中是否有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植物细胞也并不是每种细胞都具有叶绿体和大液泡等。
2.各结构形态、比例、尺度、数量是否合理?
明确细胞核与线粒体、叶绿体的大小比例关系,大多数动植物细胞直径约为100μm,细胞核5~10μm;叶绿体长径5~10μm,短径2~4μm;线粒体长径2~3μm,直径0.5~1μm。数量,细胞核一般只有一个,叶绿体、线粒体多个等。
各结构位置是否正确?如有中央大液泡的植物细胞,液泡居细胞中央,细胞核偏在细胞
一侧等。
3.其他,如颜色是否适宜,美观性、艺术性如何?
4.在材料、制作等方面是否具有创新性?如环保、成本、易得等。
师生共同交流并聚焦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交流和分析,并布置后续任务。
任务二:针对本组问题和质疑,进行模型的改进设计和迭代
各组在组长带领下,汲取各组特长和经验,利用课余时间,讨论问题并进行方案改进设计后制作。(课下:2~3天)
任务三:在布置展示台进行展示,各组依据评价量规进行评价打分
评价依据:科学、美观;最佳创意;小组合作等方面。(使用导引课中做的评价量规)
课时安排及说明:模型展示交流,选出的优秀作品小组介绍,模型制作过程的复盘与反思。(课上:0.5~1课时)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1.本组模型设计的初步方案;
2.模型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模型改进后的方案及理由(特色);
4.模型制作过程中的反思及收获。
从上述同学的发言中其他同学有什么感想?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最终老师总结本次活动过程。并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评价表
小组成员及分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员及分工:
制作的细胞模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1:细胞模型制作作品评价表(在相应等级中画“√”)
评价维度 评价要点 优秀 良好 有待改进
科学性 □结构完整
□各细胞结构形态、尺度、比例、数量准确,无科学性错误
艺术性 □整体美观、协调
□制作细致、精美
创新性 □选材具有创新性
□作品的呈现形式新颖
表2: 细胞模型制作过程评价表(在相应等级中画“√”)
评价维度 评价要点 优秀 良好 有待改进
方案制定 □设计效果图结构完整,各细胞结构有标注结构名称,无科学性错误
□设计效果图的各细胞结构形态、尺度、比例、数量准确
□材料选择适宜、具有操作性
实施方案 □小组分工明确,并能合作完成制作
□制作步骤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
展示交流 □表述思路清晰,专业术语使用准确,语言生动、流畅
□详细且完整地展示作品的制作过程,原理阐释清晰
□展示出了对初代作品的反思与作品的迭代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