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课时 竹子的生长1.结合“竹子的生长”情境,探究并掌握一位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在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归纳和汇总,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应用意识。3.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认真计算、善于反思的学习习惯。结合“竹子的生长”情境,自主探究并掌握一位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位加的进位和退位减借1当10。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本课时内容。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学习方法:合作交流法。同学们,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雨季可以达到每昼夜生长1.5米至2米。出示教材情景图。师:第一天,淘气和竹子一样高。第二天,一天不见,它长高了0.9米。(板书课题:竹子的生长)1.探究小数进位加法。师:淘气身高1.4米,请问竹子第二天长到多高?指导学生列式:1.4+0.9=2.3(米),小组合作探究计算方法,学生反馈。生1:把小数部分转化为分米来计算。1.4米=1米4分米 0.9米=9分米4分米+9分米=13分米 13分米=1.3米1.3米+1米=2.3米生2:转化为分米来计算。1.4米=14分米 0.9米=9分米14分米+9分米=23分米 23分米=2.3米生3:列竖式计算。 4分米+9分米=13分米,超过1米,要进位,向整数部分进1,小数部分写3。2.探究小数退位减法。师:竹子第三天长到了4米,它比第二天长高了多少米?指导学生列式:4-2.3=1.7(米),小组合作探究计算方法,学生反馈。生1:把小数部分转化为分米计算。4米-2米=2米 2米=20分米20分米-3分米=17分米=1.7米。生2:转化为分米列竖式计算。4米=40分米 2.3米=23分米17分米就是1.7米。生3:直接列竖式计算。 小数部分不够减,向整数部分借了1米,是10分米,用10分米减3分米是7分米。3.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方法。学生独立计算,全班反馈。方法一:小数的加减法都可以转化为整数加减法来计算。方法二:列竖式计算。竖式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进行计算。师:小数的进位加法与整数的进位加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在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中点上小数点。小数的退位减法:(1)在计算时,如果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1,在本位加10再减。但在计算下一步时,一定要把这个借的1减掉再算。(2)还要注意当计算后元位或末位没有数时,要用零补上,再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中点上小数点。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练一练”第1题。2.完成教材相应课时“练一练”第3题。(1)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然后想一想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最后在小组内交流想法。(2)学生汇报交流。横看第一格:求爸爸2月的电话费,用小计费用减去1月的电话费,61-30.2=30.8(元);横看第二格:用26.7+20.4=47.1(元)。竖着看,1月的合计:30.2+26.7=56.9(元);2月的合计:30.8+20.4=51.2(元);总合计:56.9+51.2=108.1(元)。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计算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要注意什么?学生:(1)小数的进位加法,我们知道当角位或分米位满十时,就向元位或米位进一元或一米。(2)小数的退位减法就是当角位或分米位不够减时,可以从元位或米位上借一元或一米,然后在角位或分米位上加10再减。(3)进位加法进的1,在后面的计算中一定要加上。退位减法借的1,在后面的计算中一定要减掉。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练一练”第2题。2.完成相应课时的练习。竹子的生长1.4+0.9=2.3(米) 4-2.3=1.7(米)小数点上下对齐。本节课从“竹子的生长”情境出发,提出问题,学会计算小数进位加和小数退位减。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教师在教学本节课时,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自主探究,这样不仅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