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配套小学青岛版第二单元 走进花果山——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0以内的连加、连减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习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教材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小兔子在草地上玩耍和小猴水边嬉戏的情境,教材用3幅图形象地表示出开始草地上有4只小兔子,后来又来了3只小兔子,再后来又来了2只小兔子,以及原来树上有5只小猴,先跳下1只,又跳下2只的变化情况,借助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和“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引入连加、连减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学习。教学目标:进一步体会和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够列连加、连减的算式解决问题。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和摆一摆、说一说活动,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方法及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能够列连加、连减的算式解决有关问题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够列连加、连减的算式解决有关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创设情境 师:观察图片,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1:草地上有很多小兔子和小猴子。 生2:树上有很多小猴子 生3:小猴子在玩跳水游戏。 生4:原来小兔子很少,后来又来了很多。 生: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 本环节由情境引入、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环节二 探究新知 师: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要用到哪些信息呢? 追问:有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 师:先用原来的加上第一次来的小兔子,求出得数,再用得数加第二次来的小兔子,就是现在一共多少只。同学们还有其它想法吗? 师:同学们真棒,可以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其实像三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的,叫做连加算式。读作,4加3加2。 追问:你能计算出结果吗,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师:非常棒,在计算连加算式时,是用第一个数加第二个数,再用它们的和加第三个数。 师:你的想法也非常好,三部分合起来也可以列式2+3+4。 师:继续观察图片,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呢? 师:同学们想一想,还可以用其它方法解决吗? 师:非常棒,同学们可以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其实像这样连续减两个或两个以上数的算式就是连减算式。读作5减1减2。 追问:像这样的连减算式要怎么计算? 师:没错,连减的计算方法是用第一个数减第二个数,再用结果减第三个数。 生:我知道,求一共多少只小兔子,要知道原来有几只小兔子,后来又来了只小兔子。从第一幅图可以知道,原来有4只小兔子,第二幅图中又来了3只小兔子,第三幅图中又来了2只小兔子。 生1:原来有4只小兔子,然后来了3只小兔子,先求现在有多少只小兔子,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算式是:4+3=7(只);后来又来了2只小兔子,一样的道理,求现在有多少只小兔子,就可以这样列式, 7+2=9(只)。 生2:我和上一位同学的想法一样,不过我想把原有的4只小兔子,第一次来的3只小兔子,和最后来的2只小兔子,合起来。像这样把3个数合起来,应该和把两个数合起来算法一样,也是用加法,所以我的算式是4+3+2。 生1:我觉得要先算4+3,也就是先把草地上原有的4只小兔子,加上第2幅图中过来的3只小兔子,等于7,再算7+2=9(只),表示把这7只小兔子和第3幅图中过来的2只小兔子合起来,这样,就算出现在一共有9只。 生2:我和你们想的不太一样,用2+3+4,先算后来一共有几只小兔子,2+3=5(只),再加上最开始的小兔子数,5+4=9(只)。 生: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生:开始树上有5只猴子,先跳下河1只,求现在有多少只,就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列式为:5-1=4(只);后又跳下河2只猴子,求现在还剩多少只,同样也是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列式为,4-2=2(只),所以还剩2只猴子。 生:我觉得可以这样列式“5-1-2”,因为刚刚学过了连加就是把三部分合在一起。所以我想了想这道题是连续去掉两个数,应该可以这样列式。 生:我来算,先算5-1,也就是先算跳下去1只猴子后,还有几只,即5-1=4(只)。再算跳下去2只猴子后,还有几只,即4-2=2(只)。 本环节学习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尝试连加、连减的读法和计算方法,目的在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感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说一说到列算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环节三 巩固练习 填一填。 2. 摆一摆、填一填。 3.看图列算式。 4. 5. 生1:左边有5根小棒,中间有3根小棒,右边有2根小棒,求一共多少根小棒,就是把这几部分合起来,用加法,即5+3+2,计算时,先算5+3=8,再算8+2=10,所以最后结果是10。 生2:左边有7块小正方体,中间有2块小正方体,右边有1块小正方体,求一共有多少块小正方体,就是把这几部分合起来,用加法,即7+2+1,计算时,先算7+2=9,再算9+1=10,所以结果是10。 生1:数一数,一共有10块小正方体,先去掉5个,再去掉2个,求还剩几个,用减法即10-5-2或10-2-5,很明显第一个方格内填5。计算时,先算10-2=8,再算8-5=3,最后结果是3。 生2:一共有9个圆片,先去掉4个,再去掉3个,求还剩几个,用减法,即9-4-3或9-3-4,计算时,先用第一个数减第二个数,再减第三个数,结果为2。 生1:观察图片可知一共有9条鱼,橘猫想吃2条,蓝猫想吃4条,求还剩多少条,就是从总数里面连续去掉两只猫想吃的鱼的数量,列成连减算式为:9-2-4,计算时先用第一个数减第二个数,再减第三个数,结果为3条。 生2:观察图片可知大树上有3只鸟,先飞来3只,又飞来4只,求一共有多少只鸟,就是把这三部分合在一起,列成连加算式是:3+3+4,计算时,先用第一个数加第二个数,再加第三个数,结果为10只。 生:观察图片可知一共有10本书,小女孩借走3本,小男孩借走5本,求还剩多少本,就是从总数里面连续去掉小女孩借走本数和小男孩借走的本数,列成连减算式为:10-3-5,计算时先用第一个数减第二个数,再减第三个数,结果为2本。 本题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连加算式并正确计算。 本题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连减算式并正确计算。 本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5题使学生能够列出连加、连减算式并正确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环节四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生1:连加的计算方法是用第一个数加第二个数,再用它们的结果加第三个数。 生2:连减的计算方法是用第一个数减第二个数,再用它们的结果减第三个数。 本环节通过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环节五 拓展延伸 把1、2、3、4、5填在 内,使横行、竖行三个数相加的的数相同。 分析: 横行是这三个数相加,竖行是这三个数相加,通过观察发现,中间圆内的数字被加了两次,其它圆圈内的数字都只被加了一次。看起来,中间圆内的数字比较特殊,所以先试试填中间圆内的数字。 当中间的圆填1,还剩下2、3、4、5,要使横行、竖行三个数相加的数相等,就需要这4个数字组成两组和相等的组合,很明显2加5等于7,3加4等于7。这样就可以把图补充完整,这两组数也可以互换位置。验证横行和竖行的和是否相等。 当中间的圆填2,剩下的1、3、4、5也同样需组成两组和相等的组合,并没有这样的组合,所以2不能填在这。 当中间的圆填3,很明显剩下的1、5和2、4组合就可以,所以也可以这样填。验证横行和竖行的和是否相等。 当中间的圆填4,剩下的数字不能组成两组和相等的组合,所以这个方案不可取。 当中间的圆填5,刚好剩下的1、4和2、3的组合就可以,所以还可以这样填。验证横行和竖行的和是否相等。 数学小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见闻。环节六 课后活动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连加、连减计算,请你找找看,和同伴交流一下吧。 布置一个小活动,学生从活动经验或感受中获得自己的经验。6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