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二)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1课时 眼和视觉1.描述眼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2.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3.概述近视的成因并列举预防近视的方法。【重点】1.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难点】概述近视的成因并结合实际列举预防近视的方法。照相机的结构简图、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示意图、猫在明亮和黑暗环境中瞳孔的变化图、凸透镜成像教具。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班里有多少同学近视?人为什么会近视呢? 近视的同学举手示意教师。 以日常现象引入新课。二、合作探究 (一)眼和视觉 【展示】教材图片“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示意图”。 【讲述】眼是我们的视觉器官,眼球内的每个结构都有相应的功能。 【展示】照相机的结构简图。 【提问】照相机的镜头、光圈、胶卷分别对应眼球的什么结构呢? 【提示】照相机的镜头的主要功能是使物体在底片上成像,光圈的主要功能是控制透过镜头的光,胶卷是物体成像的部位。 【讲解】照相机的镜头、光圈、胶卷分别对应眼球的晶状体、瞳孔、视网膜。 【课后制作】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眼球的结构模型,并在制作完后进行展示。 【提示】可以用橡皮泥制作眼球的结构模型,也可以用铁丝、光盘等废旧材料制作眼球的结构模型。 【展示】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示意图。 【提问】假如一只小鸟朝你飞来,你是如何看到它的呢? 【讲述】鸟身上反射来的光进入你的眼球,依次通过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角膜、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对光敏感的细胞感受到刺激后,会通过视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注意】视网膜是成像的部位,不是视觉形成的部位,视觉是在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的。 【展示】猫在明亮和黑暗环境中瞳孔的变化图。 【提问】猫能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使其在明亮和黑暗环境中都能看清物体。人的瞳孔也能调节吗? 【提示】人从明亮环境走入黑暗环境中时,会不由自主地睁大眼睛;从黑暗环境走入明亮环境中时,会不由自主地眯起眼睛。 【课后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人在明亮和黑暗环境中瞳孔的变化,并进行实验。实验后,各小组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可查阅资料或咨询教师) 阅读教材相应内容,并熟悉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 识图、思考后回答问题,课后制作模型并展示。 识图、思考、聆听、理解物体成像的过程,以流程图的形式整理眼球的成像过程。 识图、思考、聆听并回答问题,课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让学生初步了解眼球,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通过制作模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通过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类比照相机成像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眼球的成像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用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实现“在生活中学习,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外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续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提问】瞳孔的大小是通过什么调节的?又是怎样进行调节的呢? 【提示】猫在明亮环境中的瞳孔小,在黑暗环境中的瞳孔大。 【归纳】瞳孔的大小通过虹膜调节,光线较暗时,瞳孔放大;光线较亮时,瞳孔缩小。 (二)近视及其预防 【演示】借助教具演示,具体过程如下: 1.曲度不同的凸透镜在同一位置时成的像不同。演示时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当凸透镜曲度变大时,物像是变清晰还是模糊。 2.同一块凸透镜在不同位置时成的像不同。演示时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当凸透镜和光屏之间的距离变大时,物像是变清晰还是模糊。 【提问】在上述演示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怎样让模糊的物像变清晰? 【演示】借助教具继续演示,具体过程如下: 1.在凸透镜前放置一块凹透镜并调整凹透镜的位置,让学生观察物像清晰程度的变化。 2.将一名同学的近视眼镜放置在凸透镜前并调整镜片的位置,让学生观察物像清晰程度的变化。 【角色扮演】协助学生完成角色扮演活动。 【讲述】大课间要认真做眼保健操,认真做眼保健操可以缓解眼睛疲劳,预防近视。 【提问】除了做眼保健操,还有哪些措施可以预防近视呢? 【讲解】为保护视力,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要直视强光或长时间看电子屏幕,以免引起视网膜损伤。不要用脏手揉眼,以免造成眼部感染。注意避免眼外伤,如远离飞镖等玩具。养成定期户外活动的习惯,科学作息。此外,还要定期检查视力。 【综合实践项目】利用水透镜、光屏、光具座等制作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 思考、聆听、尝试回答问题。 观察不同情况下凸透镜成像的现象,通过对比和分析,尝试总结引起近视的原因。 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对比分析演示实验的结果,尝试说出矫正近视的一般方法。 一名学生戴上眼罩,在其他学生声音的引导下去取讲台上的指定物品,换位体验视力障碍者的活动。 分组制作模型,展示交流。 将猫在不同环境中瞳孔的变化与人瞳孔的变化进行类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瞳孔的变化。 通过实际演示,让学生更易理解成像过程。 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近视后配戴眼镜可以看清远处物体的原因。 让学生学会关爱和帮助视力障碍者,培养学生爱护眼睛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三、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整理,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四、检测反馈 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 做配套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第四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二)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1课时 眼和视觉眼和视觉 本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教具和多种教学策略达成目标。关于眼的结构,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实和现象,运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教师的点拨下,理解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师借助教具演示眼的成像原理、近视的成因和矫正等学习环节的设置,也遵循了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突破了重难点。角色扮演活动注重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结合,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