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4方程的意义【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2.经历方程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难点】1.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2.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方法指导】1.教学方法:(1)讲授法。(2)引导法。2.学习方法:(1)合作练习法。(2)记忆法。一、导入新课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如2+3=5,3×6=18等。二、探究新知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强调:(1)未知数不一定都用x表示。(2)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例】(教材第62页)(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①操作第一步:在天平的左边放两个 50 g的砝码,右边放一个100 g的砝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天平保持平衡,可以得到一个等量关系式)教师板书:50+50=100,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是等式。②操作第二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 100 g。(板书:1只空杯子=100 g)③操作第三步:往空杯子中倒入x g(约150 mL)的水。师:发现了什么?(天平倾斜了,左低右高)要使天平平衡,怎么办?(要增加砝码)④操作第四步:增加100 g砝码。师: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两个砝码重)那么杯子和水的质量怎样表示?(100+x)g怎样表示杯子和水的质量与200 g砝码质量的关系呢?组织学生议一议,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00+x >200。⑤操作第五步:再增加100 g砝码。师:天平又怎样了?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00+x<300。⑥操作第六步:将1个100 g的砝码换成50 g的,使天平平衡。师:怎样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板书:100+x=250)⑦出示教材第63页最上面一组图。问:会根据图意列出方程吗?根据学生汇报,板书:3x=2.4。⑧师:像100+x=250,3x=2.4……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学生齐读)(2)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组织学生在稿纸上试写一些方程,请4名学生板演。可能有些同学写的不是方程,教师讲评时,让学生说一说不是方程的原因,使学生明确,一个式子要是方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等式,二要含有未知数。【例】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1)2x=100 (2)x+36(3)x-15>63 (4)100-20=80【解题点拨】上面四个式子,各自有各自的特点。要正确辨析它们,应先掌握方程应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第(1)小题既有未知数x,又是等式,符合方程的条件,所以2x=100是方程;第(2)小题虽然含有未知数x,但不是等式,所以x+36不是方程;第(3)小题是一个不等式,所以不是方程;第(4)小题虽然是等式,但没有未知数,所以不是方程。【规范解答】(1)2x=100是方程。 (2)x+36不是方程。 (3)x-15>63不是方程。 (4)100-20=80不是方程。见教材课后练习和相应单元的练习部分。本节课学习了方程的意义,并能根据问题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本节课用天平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方程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方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观察、比较、总结特点,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