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梯形的面积(教案)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梯形的面积(教案)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6.3梯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知识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严谨之美。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方法指导】
1.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2)归纳总结法。
2.学习方法:合作练习法。
一、导入新课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二、探究新知
1.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表示为S=(a+b)h÷2。
【例1】(教材第93页)
(1)指导操作实验,推导梯形面积公式。
引导学生拿出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一拼。
演示指导:
①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重叠。
②怎样旋转上面一个梯形?
学生观察后会说出:逆转180°。
③再怎样移动?
学生观察后会说出:沿右边向上平移,然后重合。
教师带领学生按上面步骤边提问、边操作,指名口述操作全过程。
(2)演示后引导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独立思考后可能会说出:
①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相同的梯形。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③梯形的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板书)
(3)导出公式。
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原梯形的两底是什么关系?
②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原梯形的高又是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教师边听边板书。
③为什么公式里要除以2
(4)引导学生用字母公式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
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a+b)h÷2。(板书)
2.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能熟练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例2】(教材第94页例3)
出示教材第94页例3情境图和横截面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思考:横截面是一个什么形状?
(这是一个梯形,而且有两个角是直角,是一个直角梯形)
让学生找一找,直角梯形的高在哪里?你能理解这个横截面的含义吗?
通过交流,学生能明白:直角梯形的高,也是它的一个腰长。这个梯形的上底是 36 m,下底是120 m,高是135 m。
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计算一下这个直角梯形的面积吗?让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用出示计算过程:
S=(a+b)h÷2
=(36+120)×135÷2
=156×135÷2
=10 530(m2)
【例】一块梯形纸板,上底长10 cm,下底比上底长7 cm,高6 cm。这块纸板的面积是多少?
【解题点拨】下底没有直接告诉,应先将下底求出来。
【规范解答】10+7=17(cm)
(17+10)×6÷2=81(cm2)
答:这块纸板的面积是81 cm2。
见教材课后练习和相应单元的练习部分。
本节课学习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根据公式,学生能计算梯形的面积,但是在解决已知面积求上底、下底或高的问题时有些困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