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2 简易方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准确、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定律、公式和数量关系等),并能正确的代入求值。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简易方程的解的算理和算法,会解简易方程并能正确的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经历简易方程知识的归纳整理和练习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学习方法。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思想,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重点难点】1.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2.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方法指导】1.教学方法:复习回顾法。2.学习方法:独立学习法。一、导入新课1.用字母表示运算律a+b=b+a (a+b)+c=a+(b+c)ab=ba (ab)c=a(bc)a(b+c)=ab+ac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C=2(a+b)正方形的周长C=4a 长方形的面积S=ab正方形的面积S=a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ah三角形的面积S=ah÷2梯形的面积S=(a+b)h÷23.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4.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5.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1)找出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3)列出方程。(4)解方程并检验作答。二、探究新知1.解方程能根据方程的特点,熟练地解方程。【例1-1】解方程3×1.5+6x=33。学生独立完成,准确地算出方程的解,教师讲评时,注意解方程的步骤。【例1-2】解方程600÷(15-x)=200。学生注意含括号的方程的解法,集体订正时,强调把括号里的看作一个整体。2.列方程解决问题【例2】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大32岁,是儿子年龄的9倍。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1)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讨论:怎样求出爸爸和儿子的年龄?这是典型的差倍问题的应用题,我们可以设儿子的年龄为x岁,那么爸爸的年龄为9x岁。列方程9x-x=32,分别求出爸爸和儿子的年龄。x=4 9x=9×4=36答:儿子4岁,爸爸36岁。【例】一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是184 m,它的长是宽的3倍。这块地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解题点拨】已知长方形的长是宽的3倍,我们可以假设宽是xm,则长是3xm,再根据周长的计算公式,算出长和宽,最后用长乘宽求出它的面积。【规范解答】设它的宽是xm,那么长是3xm。3x=3×23=69面积是23×69=1 587(m2)答:这块地的长是69 m,宽是23 m,面积是1 587 m2。见教材课后练习和相应单元的练习部分。本节课复习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数量关系,复习了方程与解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本节课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也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能力,进一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