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分数除法之和(差)倍问题 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7分数除法之和(差)倍问题 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3.7 分数除法之和(差)倍问题
【教学目标】
1.会通过画线段图理解题意,并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掌握解题方法。
2.经历知识迁移、变换的过程,体会知识的灵活性与联系性。
3.通过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1.归纳分数“和(差)倍”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解决实际问题。
2.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设未知数。
【方法指导】
1.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法。
2.学习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1.确定单位“1”的量。
(1)铅笔的支数是钢笔的。
(2)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
(3)白兔只数的是黑兔只数。
(4)红花朵数的相当于黄花朵数。
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2.口答。(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
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1)梨树有多少棵?
(2)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二、探究新知
列方程解决“和(差)倍”问题
(1)出示教材第39页例6。
老师整理情境中的信息:已知六(1)班全场得了42分,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求六(1)班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的分数。
学生反复读几遍。
(2)阅读与理解。
①一场比赛的总得分是多少分?(42分)
②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怎么理解这句话?(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或下半场得分×2=上半场得分)
如果学生没有理解,老师可以启发。
③问题是求什么?(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3)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根据题意,单位“1”的数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应该怎样解答?(可以根据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提问:根据题意,题中数量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学生回答:
上半场的得分+上半场的得分×=比赛的总得分,或下半场的得分×2+下半场的得分=比赛的总得分。
(4)列式解答。(教师板书过程)
方法一:解:设上半场得x分。
x+x=42
x=42
x=42÷
x=42×
x=28
28×=14(分)
答:上半场得28分,下半场得14分。
方法二:解:设下半场得x分。
2x+x=42
3x=42
x=42÷3
x=14
42-14=28(分)
答:上半场得28分,下半场得14分。
见教材课后练习和相应单元的练习部分。
分数除法之和(差)倍问题
方法一:解:设上半场得x分。
x+x=42
x=42
x=42÷
x=42×
x=28
28×=14(分)
答:上半场得28分,下半场得14分。
方法二:解:设下半场得x分。
2x+x=42
3x=42
x=42÷3
x=14
42-14=28(分)
答:上半场得28分,下半场得14分。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列方程解决分数“和(差)倍”问题,重点是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渗透类比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分数“和(差)倍”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正确列出方程解决“和(差)倍”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