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分类与整理(2)(教案)2025-2026学年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分类与整理(2)(教案)2025-2026学年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例2,完成教科书P4“做一做”和P8“练一练”第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按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知分类的实际意义。
2.经历完整的分类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能根据具体情况自定分类标准,体会分类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每天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吗?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活中的分类。[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2)]
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科书P3例2情境图。
1.讨论分类标准。
师:二(1)班有部分同学和家长一起去郊游,如果分两组做游戏,可以怎样分组?
2.选定分类标准,统计人数。
师:我们可以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组呢?
指名汇报,将分组结果整理在表中。(同步出示课件)
师:说说表中的数字“8”“6”“7”分别表示什么?
结合文字记录,学生能理解“8”表示8个大人,“6”表示6个孩子,“7”分别表示7男和7女。
师:观察这两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同样是对这些人进行分组,为什么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呢?
有的学生会将两个表分开来看,发现大人多,小孩少,男女一样多;也有的学生会同时观察两个表,对比其中的数据,发现分类计数的结果不一样,或对比其中的文字记录,发现分类标准不同,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计数的结果可能不同。
师: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通过计算发现,总人数是相同的。适时渗透“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可能不同”,但不管怎么分,每种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计数之和都应该是相同的。
3.探究其他分类标准。
师:同样是这些人,还可以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
学生可能会想到按照朝向“左、右”标准分为两组。
师生交流,课件出示分类结果。
朝向 左 右
人数 7 7
师:看来分类标准不止一种,我们在分类时,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4“做一做”第1题。
学生说说分类标准是什么。
2.完成教科书P4“做一做”第2题。
(1)学生想一想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可以什么作为分类标准。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集体反馈。
3.完成教科书P8“练一练”第4题。
先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道路交通标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再让学生小组讨论:除了按形状分类,还可以按什么标准分成三类?
有的学生会说“按颜色分”等。对于学生给出的结果,只要是合理的,教师都可以予以鼓励或表扬。
课堂小结  
师: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会怎样?总数会怎样?
引导学生积极回答,总结出答案。(板书:分类标准不同,结果可能不同,但总数不变。)
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关注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要解决的问题,在合作中共享思考的成果,取长补短,共同体会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2)
分类标准不同,结果可能不同,但总数不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按给定分类标准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在分类时能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同时认识并理解了简单的统计表,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表的生成过程,感受到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的多样性;虽然结果可能不同,但是每一种分类标准下总数是一样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