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分类与整理(3)(教案)2025-2026学年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分类与整理(3)(教案)2025-2026学年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第3课时 分类与整理(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6例3,完成教科书P6“做一做”和P8~9“练一练”第5、7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分类的意义,掌握按形状、颜色、扣眼数量等标准分类的方法,能清晰表述分类过程与结果,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发展初步逻辑思维。
3.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分类整理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按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教学难点】
理解分类标准的多样性,体会逐层分类后结果的特点,以及运用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与教科书P5例3样式相同的纽扣。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例3情境图。
师:丽丽不小心打翻了纽扣盒,怎样才能整理好?
学生可能会按不同分类标准寻找整理方案。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分类与整理(3)]
探究新知  
1.第一次分类:按形状分。
师:纽扣的形状一样吗?有几种形状?你会按形状分吗?
不一样,有两种,正方形和圆形。
(1)讨论:这么多纽扣,怎样才能保证分类完整,不重复、不遗漏呢?
(2)学生操作并分类。
(3)展示交流:我把纽扣分成了圆形的和正方形的,圆形的有8个,正方形的有10个。
(4)结合学生汇报,课件演示按形状分类的过程和结果。(板书:按形状分)
师小结:我们按形状把纽扣分成了两类,分类时要先确定好标准,再把相同形状的放在一起,这样就能整理好了。
2.第二次分类:按颜色分。
师:还能接着分吗?按什么标准分?
(1)观察纽扣,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颜色不同,可按颜色继续分。(板书:按颜色分)
(2)学生操作并分类。
(3)展示交流:先按形状分,再按颜色分,现在分成了4类,每类颜色和形状都相同。
师小结:我们在以形状为标准分的基础上,又以颜色为标准分,分类更细致。只要找到新的不同特点,就能继续分。
3.第三次分类:按扣眼的数量分。
师:观察二次分类后的纽扣,还可以继续分吗?
学生发现扣眼数量不同,还可以继续分,确定新的分类标准。(板书:按扣眼数量分)
师:按扣眼数量,把二次分类的纽扣再分一分。
(1)尝试分类。
(2)展示8种分类结果,评价分类是否合理。
教师梳理分类结果:最终分成8类,每类形状、颜色、扣眼数量都一样。
(3)回顾分类过程,对比每次分类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按一定标准分类后,还能找新标准继续分,一层一层分得更细致,不管先按形状、颜色还是扣眼数量分,只要标准明确,最后都能细致分类,且总数相同。
生活延伸 
 师:如果做一件新衣服需要2粒相同的扣子,有几种选择?
引导学生观察分类好的纽扣,思考“相同”的含义,相同指的是形状、颜色、扣眼数量都相同,然后数一数有几种符合要求的纽扣组合,说一说选择的理由。
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科书P6“做一做”。
观察图片,找出分类标准,要求先选一种标准分,如先按卡片形状分,再在上一种分类结果的基础上按另一种标准细分,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分类方法和结果。
2.完成教科书P8“练一练”第5题。
先计算出结果,再根据算式特点和得数找分类标准,确定可进行几次分类。
3.完成教科书P9“练一练”第7题。
引导学生讨论:分类标准是什么?怎样一层一层地分?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给纽扣进行了分类,谁来说说我们是怎么分的?分类有什么小窍门?
先按形状分,再按颜色分,最后按扣眼数量分。在分类时,可以先找到物体之间的区别,明确分类标准,再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不断细分。
以丽丽打翻纽扣盒的生活情境切入,贴合二年级学生认知,快速激发探究欲。通过三次分层分类(形状→颜色→扣眼数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逐步掌握分类方法,理解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每次分类后注重引导汇报小结,强化“确定标准—有序分类—清晰表达”的思维链,培养观察、动手与逻辑表达能力。生活延伸环节连接生活,用分类知识解决选纽扣问题,体现数学实用性。生活延伸与课堂小结,推动知识从课堂向生活迁移,助力学生养成分类整理习惯,让数学学习真正服务于生活,实现知识、能力、习惯培养的融合递进。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3)
【教学反思】
通过情境贯穿、动手操作等方法,使学生经历多层分类,掌握分类方法且感受分类价值。需关注:部分学生二次分类时,因标准转换出现操作混乱的情况,后续可增加“分步提示卡”;此外,生活延伸环节可进一步拓展实践形式,如可预留“分类小视频”分享,以强化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