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分类是整理和描述数据的基础。本单元由单一标准分类和不同标准分类以及逐层分类这三个部分构成。单一标准分类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气球分类的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也就是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并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不同标准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逐层分类,学生感受到了更细致的分类标准。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的结果,为后面正式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打下了基础。在学习本单元新知识之前,学生都有过整理自己书包、房间内一些东西的经历,对日常生活中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事物同时又是学生十分熟悉和感兴趣的,在教学时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但学生对于“分类”的概念和标准比较模糊,有些学生虽然学会了,但讲不清依据,教师应给予帮助。同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分类整理数据的能力。1.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分类的意义。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物品的简单分类,学生参与活动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在展示交流时,要将每一种呈现方式进一步规范。2.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学习素材。在教学引入时,应注意由熟悉的情境引入,突出分类的实际需要;其次,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组织分类活动,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分类思想;最后,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强调分类结果正确的重要性,同时要将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由实物逐渐过渡到图表。3.对学生不同标准的分法,在给予肯定的同时要注意引导,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首先,因为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会千差万别,选择的标准往往不同,所以对于学生对所选标准所作出的解释,合理的应当予以肯定。但不要过多引导学生找不同的标准,否则会使分类失去意义。其次,在结合生活实际分类时,要注意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在分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需要是什么,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标准。4.从解决问题入手,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操作中体验数据的分析与整理,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可能不同,从而体会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分类思想: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数据意识:会对物体、图形或数据进行分类,初步了解分类和分类标准的关系,感知事物的共性和差异。应用意识:能依据事物特性,按照一定的标准,简单描述分类的过程。能发现事物的特征,制定分类标准,并依据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第1课时 分类与整理(1)【教学内容】教科书P1~2例1,完成教科书P2“做一做”和P7“练一练”第1、3题。【教学目标】1.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画图、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教学重点】能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教学难点】体会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里有两个书柜的图片,一个是整理前的样子,一个是整理后的样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两个书柜的图片。 整理前的书柜 整理后的书柜师:如果要找一本故事书,你觉得在哪个书柜比较好找?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会认为整理后的书柜摆放美观、整齐,便于寻找。师:我们在整理房间、书柜时,都用到了数学知识“分类”。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分类的情境?学生会联想到超市、书店等。师:看来生活中处处有“分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1)]探究新知 1.感知并描述分类的标准。课件出示教科书P1例1情境图。 把下面的气球分类。师: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气球,你们能给这些气球分类吗?可以怎么分呢?我们一起来思考。课件出示活动要求。活动要求:(1)想一想:按什么分类?(2)摆一摆:怎样分类?(3)记一记:把你的方法记录在学习单上。2.按给定的分类标准分类计数,探索记录方法。(1)按形状分类。展示分类结果:①整齐排列的;②用圆圈记录的;③只记录结果的。师:这些分类结果有什么共同点?都是12个气球,都是按形状分类的,分了3类,花形的有3个,爱心形的有4个,圆形的有5个。(板书:按形状分)师:从这些分类结果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不一定能准确表达出“分类的结果相同”,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记录每种气球的数量、气球的总数来分析,发现按同样的标准分类,分类的结果是相同的。师:你最喜欢哪一种分类结果的记录方法?为什么?用边画边记的方法,不仅记录了分类的结果,还记录了过程,让我们看得更清楚。出示课件。(2)按颜色分类。展示分类结果:①整齐排列的;②用圆圈记录的;③只记录结果的。师:这些是怎样分类的?按颜色分。(板书:按颜色分)出示课件。3.在对比中体会。师:观察这两种分类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师小结:这里的形状、颜色,在数学上叫作分类标准,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巩固新知 1.完成教科书P2“做一做”第1题。先指名说一说这些叶子共有几种不同的形状,再让学生去独立完成。2.完成教科书P2“做一做”第2题。先指名说一说这些蔬菜共有几种不同的种类,再让学生去独立完成。3.完成教科书P7“练一练”第1题。学生先讨论“图中有几种交通工具”“车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再解答。4.完成教科书P7“练一练”第3题。结合圆圈的记录,写下数据并填在表格对应的位置。课堂小结 师: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学生熟悉又贴合实际的分类活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自定标准进行分类,经历想一想、摆一摆、记一记的过程,体会用整理数据的方法解决问题,建立一一对应和分类的思想,为后面的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板书设计】分类与整理(1)【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从解决问题入手,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分类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能一个一个地数出来,再写上数,并能说出不同分类标准下对应的个数,让学生经历了整理数据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