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乘法的初步认识(1)(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1 乘法的初步认识(1)(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问题。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5、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认识并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与乘法的关系。
教科书的编排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重视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大量相同加数连加的现实情境,架构起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桥梁,突出乘法意义的本质,使学生更为明确乘法的意义,并能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乘法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之后在运算上的一次质的突破。初次接触乘法,学生会感到陌生,理解上会感到困难,因此,教好“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弄清乘法的意义及来源,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尤为重要。受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影响,学生习惯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对抽象的乘法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时,尽量考虑用形象的图形以及学生身边的实物来辅助教学。由于二年级的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动手操作,要鼓励学生尝试编制乘法口诀并体会乘法口诀的含义。刚开始学习乘法的学生对于口诀的应用可能不是很灵活,需要在课堂上多引导、多实践、多应用。
1.要充分利用好情境图,让学生感知乘法的意义。乘法的意义是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要利用教科书中提供的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现实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而生动的直观表象,让学生将具体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情境用“几个几”的方式进行表达,同时通过与情境中非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况进行对照,使学生形成对乘法现实模型的认识。
2.要充分借助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时不要单纯重视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而要多关注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辅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由直观到抽象,加深学生对乘法的认识。
3.要设计丰富有趣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教师应该设计形式多样、学生感兴趣、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练习,让枯燥的记忆变得丰富有趣,提高练习效果。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加强乘法的口算练习,不在于量的多少,而在于每天的坚持练习,力争达到正确、快速。到本学期期末,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8~10道乘法题的水平。
符号意识:能结合实际问题写出乘法算式,认识乘号“×”,掌握其写法和读法。
数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创新意识: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运算能力:熟记2~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有关乘法算式。
应用意识:能用乘法和乘加、乘减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12例1,完成教科书P12“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经历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表示的探究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2.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若干根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节假日你们喜欢到什么地方玩?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的游乐园情境图。
师: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游乐项目?从图中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有旋转木马、小火车、旋转飞机、过山车。每架小飞机上坐了3人……通过联系生动的生活情境,为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几个几。
师:我们一起看看坐小飞机的情况。(出示课件)
  (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1)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后,汇报交流。
(2)数一数,圈一圈。
师:每架小飞机上的人数有什么特点呢?
人数都相等,都是3人。
(3)师:一共是几个几相加?
5个3相加。
板书算式:3+3+3+3+3=15。
2.自主尝试,强化认识。
师:请你数一数、圈一圈、算一算,坐小火车的一共有多少人?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1例1第(2)题。
  (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请同学们把每节车厢的6人圈一个圈,一共圈了几个圈?
圈了4个圈。
师: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6+6+6+6=24(板书)
师:这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
4个6相加的和。
(2)课件出示教科书P11例1第(3)题。
  (3)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要求的是几个几相加的和?
每排有2人,坐了7排,要求的是7个2相加的和。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2+2+2+2+2+2=14。
3.认识乘法。
(1)发现算式的特征。
课件出示上述3个加法算式。
(1)3+3+3+3+3=15
(2)6+6+6+6=24
(3)2+2+2+2+2+2+2=14
师:观察这3个加法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它们都是连加算式,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师: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加法算式,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1)]
(2)明确乘法的意义。
师:求5个3的和可以写成课件里的样子。(出示课件)
师:仔细观察这个乘法算式,这里的“3”表示什么?“5”呢?
“3”表示相同的加数,“5”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乘法算式中的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5”和“3”在这个乘法算式中叫“乘数”,“15”是这两个乘数相乘的得数,叫“积”。(板书)
(3)学习乘号的写法和读法。
师:如果有9个2相加,该怎样写成乘法算式?
指名学生回答,并追问算式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4)课件介绍乘号的来历。(课件出示教科书P15“你知道吗?”)
(5)比较两种算式,体会乘法的简便。
师:什么情况下才能用乘法计算?
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
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科书P12“做一做”第1题。
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根据摆法填空。
2.完成教科书P12“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圈一圈,数出几个几相加,再列乘法算式计算。
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并能把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还认识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进一步掌握了相同加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情境入手,让学生观察、交流,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依托主题图,引导学生发现几个相同加数连加与“几个几相加”的联系,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乘法概念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方法,体会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通过对比相同加数连加算式与乘法算式,感受乘法的简便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概括能力。练习中通过多种数学活动,如摆小棒、填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1)
加法算式: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
【教学反思】
从课堂中可以看出,学生虽然已经知道了一些有关乘法的知识,如乘法算式的读写、一些乘法口诀等,但乘法的意义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挺陌生的。课一开始,在数小飞机上的人数时,针对学生说的“3个3个地数”,教师给予重视并有意识地将数数与加法算式联系起来,再圈一圈,突出“几个几相加”,为学生在后面学习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使他们的学习变得相对容易轻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