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课时 除法(2)【教学内容】教科书P38例4,完成教科书P38“做一做”和P39“练一练”第1、2题。【教学目标】1.经历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2.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渗透模型化思想,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教学重点】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教学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除法算式,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若干根小棒。【教学过程】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分竹笋。[板书课题:除法(2)]动手操作,巩固平均分 课件出示教科书P38例4。 把15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师:“平均”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就是要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一样多。师:请用自己手中的15根小棒代替竹笋,用书本代替盘子,摆好3个盘子,平均分一分,看每个盘子里放几个。指定学生分享自己平均分的过程,表述自己分得的结果。1个1个地分,每次往3个盘子各放1个,分了5次分完,每盘放5个。出示课件。师:每盘放1个,有3个盘子,一次需要分几个?师:一次圈3个才能保证每个盘子放1个,每分一次,15个竹笋会减少几个?这样可以分几次?师:你会用算式表示逐渐减少的过程吗?15-3-3-3-3-3=0(板书)师:从减法算式里,怎么看出分的结果和次数?15减5次3,结果得0,说明每盘放5个。师:从分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把15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5)个。(板书)同时课件出示结果。师小结:像这样连续减,数字大了很麻烦,用除法计算更简便。自主尝试,表征突出含义 师:你能将“把15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5个”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15÷3=5或15÷5=3。引导学生结合题目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确认算式15÷3=5是正确的。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除法算式中的每个数,都有它自己独有的名称。出示课件。教师适时板书。师: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是除数,除得的结果是商。师:如果我想把15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几盘?列出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以及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教科书P38“做一做”第1题。师: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有15条鱼,要平均分到5个鱼缸里。师:有5个鱼缸,每次应圈几条鱼才能分给每个鱼缸里1条鱼?指定一名学生说出自己的解答思路,并说一说除法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2.完成教科书P38“做一做”第2题。巩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完成教科书P39“练一练”第1题。(1)两只小熊,说明是平均分成2份。(2)“苹果每2个装一袋”,就是每2个为一份。4.完成教科书P39“练一练”第2题。认真观察图,分析题意。(1)每4个为一份。(2)平均分成3份。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这种表示方法好吗?好在哪里?继续通过“分竹笋”这个情境,引导学生分一分,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在此基础上抽象出除法算式,结合除法的含义理解算式的意义,明确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最后,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通过练习,巩固新知。【板书设计】除法(2)15-3-3-3-3-3=0把15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5)个。【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问“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除法算式中各数表示的含义也是重点,这一课时主要是理解除法算式。学生有出现关注算式的计算而忽略它的由来的问题,需要加以引导,先平均分,再来写算式,最后语言表达,使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