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内容】教科书P8例3,完成教科书P8“做一做”及P10“练习二”中第9、10题。【教学目标】1.充分体会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算理“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增强学生细心计算的意识,锻炼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特点,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习旧知识,唤醒已有经验 课件出示练习题。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进行脱式计算。32-8÷8 20+16÷4 30-4+5 7×8-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学生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并强调脱式计算的格式。自主探究,建构新知识 1.分析数量关系,自主列式。课件出示教科书P8例3。师: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有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一共摘了两篮桃子,一篮25个,另一篮15个,要将这两篮桃子装成每盒8个,求一共能装几盒。师:要求一共能装几盒,先应该知道什么条件?先应该知道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和每盒能装几个桃子。师:已经知道每盒装8个,所以先要求出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再求一共能装几盒。该怎么列式解答呢?预设1:25+15=40(个) 40÷8=5(盒)预设2:25+15÷8预设3:(25+15)÷8师:我们来看这些算式。教师引导学生逐个算式分析:25+15=40(个) 40÷8=5(盒)是分步计算,先求出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再求一共能装几盒;25+15÷8根据前面的计算知识,应该先算15÷8,也就是先算有15个桃子的这一篮能装几盒,而不是一共能装几盒。我们要先算25+15就可以用小括号将“25+15”括起来,正好就是算式(25+15)÷8,将25+15用小括号括起来了,表示这是一个整体,是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2.自主尝试进行脱式计算。师:(25+15)÷8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求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所以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学生独立解答。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大多数学生会结合脱式计算的格式和括号的作用,写出脱式计算的过程,但脱式计算的格式掌握得还不够熟练,教师巡视时注意引导并收集相关的教学案例。教师进行集体讲解并板书:(25+15)÷8 ↓=40÷8=5(盒)3.总结运算规律。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有加法和除法,还有小括号。师:如果没有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现在有了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师小结: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4.对比练习,发现括号的作用。课件出示教科书P8“做一做”第2题。指名学生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再指名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师:每列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预设1:第一列下面的算式有括号,上面的没有。预设2:第一列上面的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下面的先算加法,再算乘法。第二列上面的先算减法,再算除法;下面的先算除法,再算减法。第三列上面的先算除法,再算加法,下面的先算加法,再算除法。师: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练习提升 1.完成教科书P8“做一做”第1题。师:这3道题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含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师:有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2.完成教科书P10“练习二”第9题。指名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进行计算。3.完成教科书P10“练习二”第10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独立计算,再交流运算顺序。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在唤起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学习,亲身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在算式的比较中充分体会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板书设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教学反思】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计算带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有此基础,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迁移,很容易发现含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再次感受括号的作用。但在将分步算式或树状图改写成综合算式(括号的应用)时困难很大,所以需要通过教师指导以及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加深学生对其的熟练程度,以实现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