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4 毫米、分米和千米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26例3,完成教科书P26“做一做”及P28~29“练习六”中第7、8题。【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长度单位米、千米的内涵,能选用合适的长度作标准估计距离。2.体会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量感。【教学重点】选用合适的方法估测距离。【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标准估测距离。【教学准备】课件、卷尺。【教学过程】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上学是采用什么方式来学校的?是步行、坐公交车、出租车还是家长开车送来的?学生自由交流。师:为什么有的同学步行就可以到,有的同学需要坐车呢?预设1:因为有的同学家里有车,有的同学家里没有车。预设2:有的同学家里离学校太远了,步行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有的同学家里离学校近,不需要坐车。师:看来选择不同的方式上学,除了家里是否有车以外,更重要的是与各位同学家离学校的距离远近有关。本节课我们就来估计一下自己家离学校的距离。(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结合实际,探究问题 课件呈现例3。1.交流探讨,理清思路。师:你们知道自己家离学校有多远?你是怎么知道的?大部分同学不知道具体有多远,但有少数的同学坐车,家长可能会告诉具体的距离。师:有些同学很关注生活,坐车时,车上会显示实际距离。非常棒!这种方法其实是实际测量法,我们不是用尺子测量,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自带测量功能。师:如果车上不显示距离,我们该如何估计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呢?学生交流探讨。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虽然方法不一,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首先要选择一个长度作为估计的标准。(板书:确定长度标准)2.分组活动,估计距离。(1)4人小组开展活动。组内同学交流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自己估计的方法。教师全班巡视,了解不同的估计方法。学生尝试自主完成,小组内交流估测方法。(2)汇报交流。根据前面的了解,选择代表汇报。师: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可以用哪些方法?大部分学生能根据例题说清楚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困难,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估测方法。师:步行来学校的同学,可以用什么作为长度标准?预设1:步长,每步多长,要走多少步。预设2:时长,一分钟能走多少米,要走多长时间。师:坐公交车的同学,可以以什么为长度标准?预设1:每站之间大约有多长,看一共有多少站。预设2:时长,公交车平均每分钟行多少千米,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教师小结并板书:估测较长距离的方法(3)验证估计。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估计了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怎么判断你估计的是否准确呢?启发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用自己的手机导航软件随机验证几位同学的估计结果。实践应用 1.估计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师:同学们能估计出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多长吗?怎么估计呢?学生交流不同的估计方法后教师拿出卷尺跟同学们一起测量,检验估计是否准确。2.完成教科书P26“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学生有了例3的经验,能通过步测、找参照物等方法估出校园的长和宽。3.完成教科书P28“练习六”第8题。师:常见的出行方式有哪些?步行、自行车、公共汽车、小汽车、火车、飞机等。师:如果要我们来挑选合适的出行方式,应根据什么来进行选择呢?学生会明确根据路程和时间的长短选择出行方式。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找到目的地,明确各自的路程是多少,再挑选合适的出行方式,并说出理由。预设1:到植物园的路程不是很远,跟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差不多,可以骑自行车去,还可以步行。预设2:到黄山约有1200千米,太远了,可以坐火车去,也可以乘飞机去。预设3:到沙湖有30千米,有10个3千米那么多,可以坐汽车去。只要学生的回答合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如果有学生存在困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距离与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师:要知道多久能到达,我们还需要哪些信息?需要知道这些出行方式每小时或每分钟能行驶多远。师:你们能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吗?肯定学生有根据的判断,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对于学生不了解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引导,例如火车、汽车的时速。然后让学生根据路程和所选交通工具的速度算出所需时间。师:说一说,完成这样的题目,需要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仔细审题,整理信息,结合生活经验解决问题。4.完成教科书P27“练习六”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解。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疑惑?本节课的解决问题跟以往的解决问题有很大区别,这次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实际问题,注重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结果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自己确定长度标准、估计大约距离,教师再用手机导航检验估计结果,在学生掌握一般的估计距离方法的同时,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确定长度标准↓步长、时长、站间距离估测较长距离的方法【教学反思】本节课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问题较复杂,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的生活经验,部分学生出现了无从下手的现象,他们习惯了去找信息解决问题,却忽视了很多时候自己的知识也是可以运用的信息。教学时,需要多指导和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去思考、分析,解决真实问题,在真实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