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几分之一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1几分之一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初步认识分数
6.1.1 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4~75例1、例2,完成教科书P75“做一做”及P78~79“练习十五”中第2、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等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准确地表达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若干张。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师:这里有4个月饼(课件出示),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多少?
师:如果只有1个月饼(课件出示),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多少?
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用“一半”“半个”“”表示。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当分完后不足一个的时候怎样用另外一种数来表示它。(板书课题: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一  
1.认识。
课件出示教科书P74月饼图。
(1)揭示。
师:每份是1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写作。半个月饼就是个月饼。
(2)操作活动。
师:用下面形状的纸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它们的。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操作完成后逐一交流。
(3)思考:上面这些图形中的涂色部分为什么能表示呢?
学生交流后小结:这些图形都是对折后把图形平均分成了2份,涂1份就是这个图形的。
(4)叙述意义。
要求每位学生都试着把表示的意义叙述给同桌听,再指名学生代表表述。
教师指导时注意让学生说清楚所指的对象。
2.认识。
(1)揭示。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课件出示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
(2)操作活动: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它的。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展示。
学生可能有如下折法和涂法。
(4)说一说:涂色形状不同,为什么都是?
师小结:这些折法都是把图形平均分成了4份,涂1份就是这个图形的。
3.试一试:用你自己的方法表示、、……
(1)学生独立操作,画一画或折一折。
(2)交流展示。
4.揭示分数的概念。
(1)师: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教学分数的读写。
读作:二分之一
(3)让学生依次读出、、这些分数。(教师适时板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75“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些分数的。
2.完成教科书P75“做一做”第3题。
(1)理解题意,说一说“一个图形的”是什么意思?
(2)学生独立尝试画一画,
(3)交流展示。
画法不唯一,无论如何画,4个□要连接成一个整体,不能断开。
3.完成教科书P78“练习十五”第2题。
(1)学生独立补全整张彩纸。
(2)交流展示。
4.完成教科书P79“练习十五”第3题。
(1)分析理解。
明确比较的是各栏目分别占黑板报的几分之一。
(2)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做法。
教师用辅助线帮助学生观察、分析。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先从分月饼的生活情境入手,然后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体会不仅可以表示半块月饼,还可以表示许多事物的“一半”,感受数学模型的作用。接着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通过类比推理,认识,拿一张正方形纸操作,体会的具体含义,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通过上述一定具体认识后,说明“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借助丰富表象支撑,联系具体例子体会分数的含义。
【板书设计】
几分之一
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教学反思】
在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中,从分月饼入手,依次认识、,学生很容易理解,在操作活动中,学生都能借助面积模型用不同的折法表示出这两个分数,能结合具体例子理解分数的意义。但是在用自己的方法表示、、……时,少数同学存在一定障碍,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在应用环节大部分同学完成较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