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1.3 比较同分母分数及几分之一的大小【教学内容】教科书P77例5,完成教科书P78“做一做”及P79~80“练习十五”中第7~11题。【教学目标】1.能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及几分之一的大小。2.经历探索比较简单的分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方法,发展数感。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及几分之一的大小的方法,并能进行大小比较。【教学难点】理解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及几分之一的大小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纸片、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一说每个杯子里分别有几分之几杯果汁?分别是杯和杯。(2)结合图观察,哪个杯子里的果汁多?交流后说明:杯果汁比杯多,>。师:不借助图,你能比较两个分数谁大谁小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同分母分数及几分之一的大小)二、探索比较方法 1.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课件出示教科书P77例5(1)。涂一涂,比一比。(1)让学生拿出学习单涂一涂,比一比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2)小组内相互交流。(3)集体交流。指名拿着学习单到实物展台上交流。方法一:借助直观图说明比较的结果。方法二:第一组都是把相同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左边把其中的3份涂上颜色,右边把其中的7份涂上颜色,3份比7份少,故<。第二组都是把相同的圆平均分成了6份,左边把其中的6份涂上颜色,右边把其中的5份涂上颜色,6份比5份多,故>。(4)师:你发现了什么?师小结: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分母相同表示平均分的份数相同,每份一样多;分子越大表示取的份数越多,分数就越大。(板书)2.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板书)(1)学生借助学习单涂一涂,然后比较大小,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交流,先汇报方法一,再汇报方法二(如没有这种方法,可以引导交流)方法一:两个相同的长方形,第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其中的1份,第二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涂其中的1份,第二个长方形等分的份数多,每一份反而小,所以>。方法二:把它们等分成相同的份数再进行比较。如下图:把长方形都等分成6份后,中的涂色部分占了3份,中的涂色部分占了2份,3大于2,所以>。(3)师:通过刚才的操作,你有什么发现?师小结:同一个物体,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其中一份就越小;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少,其中一份就越大。也就是说,当分子为1时,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就越大。(板书)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78“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2)展示交流。师:分数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比较的?引导学生说清楚写分数的依据,表达比较大小的方法。2.完成教科书P79“练习十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做法。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完成教科书P80“练习十五”第8题。(1)学生独立完成。(2)结合线段图体会:分母相同的分数,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分子越大,表示取的份数越多,这个份数也就越大。4.完成教科书P80“练习十五”第9题。(1)结合图分别用分数表示每人吃的蛋糕数和剩下的蛋糕数。(2)比较大小,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5.完成教科书P80“练习十五”第11题。师:这些都不是平均分的,能不能用分数表示呢?(1)学生独立思考,想好之后,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2)交流方法,可以把这些涂色部分通过平移或旋转的方法转化成整齐的图案。(3)总结:同一幅图,可以用不同的分数表示,观察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移一移,变换一下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比较分数的大小,设计时按照三步进行,先涂色表示分数,表示图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第二步比较两个部分的大小,从而比较出两个分数的大小。帮助学生巩固分数含义,在比较分数大小时能够联想到图形的大小,建立直观模型与分数表征的对应关系。【板书设计】比较同分母分数及几分之一的大小 分母相同表示平均分的份数相同,每份一样多;分子越大表示取的份数越多,分数就越大。当分子为1时,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就越大。【教学反思】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及几分之一的大小时,让学生借助直观的图示观察、比较,通过直观地数一数,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同时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结合例题体会分母相同的分数,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分子越大,表示取的份数越多,这个分数也就越大。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明分的份数多,每一份反而小。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经历和体验,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比较简单的分数大小掌握较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